量也比菲律賓僱傭軍少了七成左右。第二等僱傭軍的戰鬥力並不是很強,按照劉一飛的估計,應該跟義大利軍隊在同一個級別上。組建第二等僱傭軍的目的,除了在戰爭中起到補充步兵數量不足的缺點外,最主要的是用來在佔領區維持秩序用的。
除了僱傭軍外,還有一種性質跟僱傭軍完全不一樣的部隊,那就是僕從國部隊,說白了,就是德川良奈子名下的日本部隊。按照共和國與幕府暗中達成的還沒有實施的協議。共和國幫忙幕府軍隊重掌日本大權,而幕府軍隊則跟在中國人的屁股後面南征北戰,撈點兒剩菜剩飯吃吃。
僱傭軍多少還算是共和國組建的部隊,因此,部隊的一切費用都是由共和國支付的,包括武器裝備,後勤供應以及補助金、撫卹金等等。可是,日本軍隊就不一樣了,他們得自行解決武器裝備和後勤保障問題,得自行給傷亡計程車兵補助金和撫卹金,也就是說,這是一支只幹活不拿錢的部隊。當然,在一定情況下,共和國也得支付給日本軍隊一些費用,就象日本鬼子花大價錢請共和軍攻打日本本土一樣。
這就意味著,共和國可以肆無忌憚地使用日本軍隊,根本就用不著擔心傷亡問題,根本就用不著擔心所需軍費問題。因此,從理論上講,日本軍隊就成了共和國的最佳炮灰了。當然,使用這些個炮灰也得有個前提,得給他們一點兒甜頭嚐嚐。要是日本鬼子打了老半天,卻發現除了大量的傷亡外,他們什麼也沒有得到,那麼,就算上層仍然堅持跟在中國人的後面,可是,普通士兵和民眾參加戰爭的熱情就越發的低了。因此,這支部隊是最好用的,當然,也是最難控制的。
細算了一下,雖然共和軍將來只有十六個集團軍的部隊,可是,真正能夠動用的部隊人數卻將大大超過,單單僱傭軍就可以動用二十八個集團軍,僕從國部隊就更不用說了。因此,這就解決了步兵數量不足的矛盾,使得共和軍能夠把錢投入到關鍵的地方去,從而使得共和軍能夠在武器裝備上面始終保持著世界領先的地位。
陸軍省錢省事的辦法是使用僱傭軍,而海軍就不一樣了。海軍是不可能走僱傭軍路線的,共和國也支撐不起一支跟英國一樣的數量龐大到了極點的海軍艦隊。因此,海軍如果想著在保持戰鬥力的同時又能節省費用,在現階段,只能有兩種辦法,一是改進作戰觀念,二是廢物利用。
改進作戰觀念,這早就已經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沒錯,就是組建航母部隊,以空制海,利用西方國家在海軍科技上的不足,死死地吃住對方,讓對方空有大量的軍艦而無法發揮出威力。建造一艘航母所需的費用,只是建造一艘戰列艦的四分之一,就算再加上飛機的費用,也還不到戰列艦費用的一半而已。可是,一旦投入使用,一艘航母所能發揮的作用,卻比四艘戰列艦都要大上一些。因此,摳門的劉一飛,自然是要盡全力發展航母力量了。
就算以共和國現在的造船能力,建造一艘航母所需的工期起碼是六個月以上,而當前共和國海軍面臨著無艦可用的空前危機,再慢條斯理地建造新的航母,顯然是有點兒過於天真的。因此,劉一飛等人就把主意打到了被繳獲的十七艘軍艦上去了。那六艘戰列艦經過改造之後,完全可以變成六艘簡陋的航母。雖然這種航母簡陋得可怕,戰鬥力顯然沒有專門生產出來的航母強,可是要知道,這個時候,別說航母了,大部分強國連飛機都還沒有製造出來呢,只要能夠把飛機投入到海戰中去就行了,那些所謂的海軍大國,根本就無法抵抗。這,就是劉一飛等人所說的廢物利用了。
自打天津海戰結束、十七艘軍艦被押送到廣州、福建和臺灣以後,共和國的所有造船廠就放下了手頭的一切活兒,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改造航母和維修軍艦上去了。此次維修和改造任務相當的重,不但有繳獲的十一艘巡洋艦要維修,在天津海戰中受了重創的“長沙”號戰列艦和“廣州”號、“福州”號等巡洋艦也需要維修,而且,還得改造六艘戰列艦。可以說,為了儘快地完成任務,共和國幾乎是傾盡了全力,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材料給材料,終於在二月二十號的時候,順利完成了任務。
維修任務相對來說要簡單一些,原中國的軍艦,只不過是把損傷的部位維修一下,更換一些重要的裝備而已。繳獲的巡洋艦,絕大部隊還是完好無損的,只是因為燃料和彈藥耗盡而不得不投降。因此,維修起來也簡單,只是更換了共和國的火炮系統,同時加裝了雷達和通訊裝置而已。
最難的就是那六艘戰列艦的改造,要知道,這種航母在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雖然有現成的圖紙,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