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3、析位,以爻象在全卦中所處的地位,說明卦辭的涵義。其中包括當位、中位、應位、承乘、剛柔往來等說。

彖,是斷其“內在品德”;象,是表徵其“外在品德”。彖,是界說,定義;象,是表徵,暗示,類推,舉例。象是認識,彖是知曉。由了象、彖,則世界可以解說,認知始有可能。

六、《象傳》

《象傳》也稱為爻辭,是取八卦所象徵,解說卦象之所往。它也是隨《易經》的經文分為上、下兩篇,透過六爻卦中三爻或一爻等區域性的物點來解釋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爻辭,這就是它與《彖辭》和《繫辭》的區別。

一般來說,我們把總的解釋一卦的卦象和卦意的稱之為大象,把分別解釋一卦各意的爻象和爻辭的稱之為小象。因為對卦意和卦象採取的是取象之說,故稱之為《象傳》。

《易傳》的結構(3)

其中,《大象》主要是取八卦所象徵的天、地、風、雷、水、火、山、澤等自然現象解釋卦象和卦名的涵義。如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以乾卦象徵天,其德性純陽剛健,晝夜執行不息;人事效法天,當勤勉自強而不怠。

《小象》是對各卦爻象和爻辭的解釋,但體例不一。如乾卦初九爻《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象》多舉天地萬物之象,以喻人事道德之義。

孔子據六十四卦作彖傳及大象傳,據三百八十四爻作小象傳。

七、《繫辭》

《繫辭》又稱《繫辭傳》,分上、下兩篇,是今本《易傳》的第4種,是今本《易傳》七種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朱熹的《周易本義》依程頤之見,對《繫辭》中的個別章節作了調整。

《易》有四聖。伏羲畫卦,文王推衍六十四卦,武王作辭,孔子作傳,皆遞相發揮,以盡其義。故曰“聖人之情見乎辭”,辭者所以明象數之難明者也。

系是指系屬之義,它是繫於《易經》之後的,故名《繫辭》。它總論全經而發揚其意義,對天理、人事及其關係作了最後的解析。作為解說《易經》全書義理的通論,包含了《易經》的大意、原理、起源和筮法,並有選擇地解釋了爻辭十九條。

《繫辭》上篇十二章,下篇九章。上篇論述為什麼創立八卦易經系統;下篇論述如何掌握使用《易經》哲理並舉例說明。文中還說明了古代以蓍求卦的法則,成為象數學的依據之一。

《繫辭》是《易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易傳》思想的主要代表作,反映了先秦時期我國哲學思想的發展情況,對後世易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現代意義上的易學思考(1)

我們既要尊重傳統,也要創造未來。

《易?繫辭》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學就是道器合一的學問。道器合一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定位。

觀念系統包括信仰、理性、價值三個主導方面。一些現代思想家開始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智慧。但是,絕對不能用現代科技思想作為標尺去詮釋古代傳統文化思想,因為語境、氣象、社會精神等等都時過境遷了。自然環境變了,人、地環境變了,但辯證思維卻未變,這一點對於治學來說,是需要警醒的。

傳統是創造新文明的必要條件之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共性,體現在《易經》裡面。《易傳》中所闡發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觀,為進一步發展和演化中國文化的核心主題奠定了基礎。天地境界是人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觀點不但表達了人對自然的敬畏,而且也是中國哲學對世界的最大貢獻。

《易經》收納了當時整個時代的思考方法,亦深深影響著幾千年後的人類思維。易學的社會化程度遠遠高於古代的多元化價值。春秋戰國時代的智者,他們判斷是非、建構思想理論的依據,從未超出《易》所建構出來的範圍。孔子如此,老子亦然。

孔子贊《易》而作《易傳》,使《易》呈現出濃厚的儒家色彩。尤其在漢代注重經學、經釋的傳統下,《易》學的傳授一直是以儒家為主流。司馬遷所記載的傳《易》諸師譜系,便是以孔子開頭而單傳下來的。《易》學的傳授直到漢宣帝時出現了孟喜,才讓解《易》的方法有了革命性的發展。孔子的易學思想雖然是目前解易的主流,但並不是唯一解法。事實上還有老子《易》、莊子《易》、董仲舒《易》、揚雄《易》、醫家《易》等諸家易解,相當豐富。建立一套完整的易學體系是項偉大的工程,而清代易學家焦循卻憑藉其天才智慧完成了這一艱鉅任務(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