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為了擊敗胡虜,魯潛才不願管劉徵這樣的愣頭青,不過他還是一把拉住劉徵大聲勸阻道:“老劉啊,你冷靜一點,兄弟們都死光了以後你怎麼辦?”
劉徵聽到這兒,原本急躁的情緒才稍稍平復一點,他瞪著魯潛道:“那你說怎麼辦?沒有趙王的命令,誰敢私自後退?除非你我不想活命了!”
“違抗軍令冒然後撤自然不行,不過我們可以演戲給外人看,只管叫大家將聲勢弄的大一些,卻不要真的上去廝殺。反正眼下全都打成一鍋粥,也沒人能注意我們的小動作。對我們來說,哪一方獲勝都無所謂,關鍵是我們得跟兄弟們一塊活下來。”
……
戰場上到處是低沉的戰鼓聲、嘹亮的號角聲以及急驟的馬蹄聲、清脆的金鐵交鳴聲,而士卒聲嘶力竭的喊殺聲伴隨著遮天蔽日的煙塵,氣勢洶洶地向周圍呼嘯開來。
謝艾、段文鴦被一屯親衛騎兵簇擁著,眺望著遠方戰場,試圖尋找出擊的最佳機會。
原本段文鴦是要直接殺上去的,但卻被謝艾給攔了下來。
謝艾抬起頭望著碧藍的天穹上朵朵白雲,思緒不禁飛回到了數年前。當時謝艾剛剛學業有成,打算好好幹一番事業,誰知卻在涼州撞了滿頭包。就在他滿心絕望之際,聽到了遼東舉行科舉的訊息。
正是參加了科舉,遇到了大司馬,謝艾的命運才發生驚天鉅變。也不知是為什麼,大司馬對他極度器重,先是推薦他進入武備學堂進修,其次更是多次給予他獨立帶兵、鍛鍊的機會,讓謝艾迅速成長為遼東軍中年輕將領的領軍人物。
而這一次更是單獨賦予他獨當一面的重任,指揮姚弋仲、段文鴦、姬澹三將負責圍殲支雄、切斷胡虜退路的重任。
謝艾不負眾望,十分乾脆利落地滅掉支雄,又以誘敵之計斬殺麻秋,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戰前大司馬賦予的重任。
拿下常山、中山、高陽三郡之後,謝艾並未滿足,他讓姬澹、姚弋仲分別領兩萬大軍駐守三郡,而他則帶著段文鴦與四廂騎兵迅速北上參與圍殲胡虜主力的大戰。
戰場上漸漸陷入僵局,謝艾必須儘快找到打破僵局的辦法。而他之所以阻止段文鴦冒然加入戰場,是因為謝艾非常清楚,相比於敵我雙方數十萬大軍混戰,一萬騎兵所起的作用實在有限,根本不可能打破僵局。
用千里眼觀察良久,謝艾突然指著羯胡陣中對段文鴦道:“段將軍你看,羯胡陣中那些漢軍似乎跟羯胡士卒有些不合?聽說羯胡從不將晉人當人看,大多數士卒都是被強徵而來,或許我們可以抓住這點做文章!”
聞言段文鴦不禁眉毛一挑,帶著幾分期待道:“哪不知世節有何妙策?”
自成功圍殲支雄、斬殺麻秋,段文鴦對謝艾佩服得是五體投地。若說圍殲支雄,還是按照參軍司部署一板一眼進行,那麼誘殲麻秋可謂是將謝艾的謀略發揮得淋漓盡致。
“段將軍可曾聽說過淮陰侯四面楚歌之策?”
“某在武備學堂進修時,曾聽大司馬親自講解過此計,說是什麼心理戰,反正我也聽不太明白。只知道當年劉公駐守晉陽時,也以一曲胡笳吹散了城外數萬匈奴大軍,拯救了晉陽安危,與淮陰侯四面楚歌之計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沒錯,四面楚歌、一曲胡笳都是經典的心理戰術,利用敵人士卒思鄉厭戰情緒迫使敵軍主將不得不退兵。如今在羯胡軍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晉人出身。其中除了少數數典忘祖之輩外,大多數士卒並非真心替胡虜賣命。”
“如果羯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那這些晉人出身計程車卒一定不敢有任何異動。可眼下羯胡大軍被我遼東大軍團團包圍,羯胡內部正值人心惶惶之際,假若我們能成功策反胡虜中的晉人士兵,哪怕只有數萬人倒戈,也足以影響此戰的走向了。”
“某不得不說世節此策十分毒辣且有效,但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那些晉人出身的羯胡士卒倒戈呢?”
段文鴦雖然很贊同謝艾的想法,但還是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段將軍莫急,且聽在下一一道來,等下四廂騎兵不要冒然突入陣中廝殺,而是繞著整個戰場繞圈,並且邊跑還要一邊衝著胡虜大喊:晉人不打晉人!胡虜已敗!等口號。”
聽了謝艾解釋,段文鴦眼前一亮,他立即明白了謝艾的想法。很顯然對方是借鑑了淮陰侯四面楚歌之計,打算對羯胡中晉人出身計程車卒實施心理戰。充分利用晉人同族之情,拉攏分化敵人。(未完待續。)
第563章 漢軍倒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