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胸有大志的人,一旦日後在中原相遇,誰能保證雙方不發生衝突。
“這點請賢弟放心,直元功高蓋世,再說又幾度相助於我,兄長豈能與他為敵?”
眼下祖逖心中的確是沒有與衛朔為敵的想法,不過這是建立在衛朔沒有反叛晉室的前提下。不然以祖逖對晉室的忠心,一旦衛朔站到了晉室的對立面,祖逖肯定會毫不猶豫選擇與其絕交。
“如此最好不過!兄長與直元都是才高八斗的人物,同是朝廷重要方伯,坐鎮一方。日後剿滅胡虜還需你們二人精誠合作,小弟不希望你們因誤會而發生衝突,那樣只會讓親者痛而仇者快!”
“賢弟今日是怎麼啦?說話怎麼怪怪的?”祖逖頗為不解道。
見祖逖起疑心,劉琨忙掩飾道:“沒,沒什麼,想起當年在司州與兄長一同讀書、習武的日子,有些傷感罷了!”
……
“臣姚弋仲拜見鎮北大將軍!”姚弋仲恭恭敬敬給坐在主位上的衛朔深施一禮。
看到眼前的姚弋仲,衛朔不禁又想起了遠在西北的苻洪。在歷史上,兩人的出身、老家、經歷十分相似,就像一對“雙胞胎”似的。而他們的後人,又各自建立了一個國家,也像“兩兄弟”,分別是前秦、後秦。
苻洪、姚弋仲兩人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十分識時務,曾多次投靠比自己強大的勢力。然而雖屢次變節,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本事,說起來兩個都是文武雙全、雄才大略,在各自的部落享有崇高的威望。
不過,他們的能力也沒達到梟雄的級別,別說跟石勒這樣的牛人比不了,就是與次一點兒的劉曜、劉聰比起來也差一點兒。不然歷史上,他們也不會在“前趙”、“後趙”面前不堪一擊,先是投降劉曜,再投降石勒。
“姚首領舉眾來投,朔不勝歡喜!”
衛朔並不介意姚弋仲在歷史上多次變節,畢竟連受過傳統教育的不少晉人在這個大爭之世中都會變節投敵,更何況人家本是胡族出身,哪裡懂什麼是忠義?而且姚弋仲、苻洪都是在勢窮力孤時才變節,不過是識時務罷了。
“不知首領對將軍府的安排可還滿意?希望首領不要誤會,讓首領父子侄三人到武備學堂進修,並不是要雪藏諸位,而這本就是遼東定下的規矩。凡是新加入遼東的將軍都必須先到武備學堂進修一段時間,只有進修合格者才能重新出來帶兵。”
“主公多慮了,臣沒有任何不滿。”
姚弋仲忙解釋起來,剛開始得知遼東將其父子侄三人安排進武備學堂,他的確有些不滿,認為這是遼東在輕視他,直到得知這是遼東慣例他才釋然,不過他心裡還是有點兒不痛快。
再怎麼說姚弋仲也是一部之首領,不說直接安排個總兵之職,起碼也得跟當年段文鴦投誠時一樣吧,結果呢?卻被‘發配’到學堂當學生。
然而當姚弋仲在學堂內,見到不少正在參加進修的學員後,心中徹底沒了芥蒂。要知道剛剛高中科舉第四名的謝艾,還有河東世家子弟薛濤,這兩個人哪個不比他受衛朔重視?可不也一樣被其丟到學堂進修?
這說明到武備學堂進修確如衛朔所言,並不是要雪藏他,相反正是要重用其的先兆。
“嗯,你能這樣想就很好!不讓你直接帶兵並不是不信任爾等,而是遼東軍與其他軍隊不同,不學習日後怎能好好的指揮廂軍?”
“請主公放心,臣一定在武備學堂內好好學習,絕不辜負主公信任。”
“好!不錯!我等著你早日建功立業的捷報傳來!”
“另外,我還有些話要囑咐你,在遼東將不再有什麼羌人、鮮卑人、匈奴人,日後你們只會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晉人!”
衛朔的話讓姚弋仲心中一凜,他雖還心有不甘,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他只好躬身答應下來。(未完待續。)
第393章 先談經濟合作
建興五年年底,在沉寂了一年多時間之後,遼東再次發力,力邀四方豪傑齊聚薊城。
在各方正式接觸談判之前,溫嶠、莫含二人在各方之間穿梭來往,頻頻約見各方要人進行先期摸底,同時拉隴親遼東一方。
與此同時,儘管琅琊王使出一切手段企圖破壞掉遼東此次合縱,挽回不利局面。可因蔡豹之死緣故,各方對江左猜疑之心尚未完全解除,故而江東還是阻擋不了合縱之勢。
經過一番調查,衛朔大致摸清了各方底細,雖然眾人對琅琊王感到寒心,可也沒有全面倒向遼東的意圖。各方都有各自利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