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的風氣,特意在建興元年,九月,舉行秋獵,以此鼓勵治下百姓勤習武技、苦練騎射本領。
在戰國之前,狩獵是軍事大典,為練兵的綜合演習。《史記?魏公子列傳》曾記載過:趙國在邊境上集結了大批的軍隊,魏王以為是趙軍要進攻魏國,便要調兵遣將以為防備。魏公子無忌的情報靈通,得知是趙王狩獵,這才免去了一場驚慌。
一個諸侯王的狩獵就和打仗一樣,說明了其規模之大。隨著軍事戰術的變化,狩獵不再作為閱軍的大典,而變成為帝王的娛樂。漢武帝劉徹是最喜歡狩獵的,“以馳逐野獸為樂”。
衛朔要搞得秋獵肯定沒有帝王那麼隆重,他主要是為了培養百姓的尚武之風。遼東秋獵除了遼東文武、部分百姓參加外,又調集了一千廂軍、三千府兵和六千民兵負責警戒。
得知官府有意在此次秋獵中選拔勇士,遼東百姓更是翹首以待,自持有幾分武力的人無不期望在秋獵中嶄露頭角,一舉成名。
建興元年,九月初,襄平城外的大校場上站滿了前來觀看秋獵的百姓。當衛朔與眾文武騎著馬在侍衛們簇擁下來到現場時,引起一陣陣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任何人都能感受到遼東百姓對衛朔發自肺腑的擁護。
衛朔朝左右掃視一圈,不得不感嘆此次秋獵的熱鬧,不但有大批男子參加,甚至連眾多連深居簡出的大家閨秀都在僕人的陪伴下跑來瞧熱鬧。裴穎兒在堂兄裴開的陪同下同樣來參加秋獵。只是她的目光一直追尋著人群中那個焦點人物。
自來到遼東之後,裴穎兒雖然感覺距離衛朔更近了,但二人並沒有太多私下裡接觸的時間。畢竟裴穎兒乃大家閨秀,不可能****往郡守府跑,而衛朔也沒道理天天去裴府上探望裴穎兒,兩個人僅有的幾次接觸都是在公開場合上。
一開始衛朔就把秋獵當成一場軍事活動,故把主持秋獵全部事宜都交給校尉府處理,可又因校尉府長史高瞻目前在幷州,沒辦法衛朔只好讓參軍司主事魯昌暫時負責主持秋獵的一切大小事宜。
按照規定。遼東秋獵將分成三大部分,首先要舉行的則是武技比試,又分為專業和業餘兩組;其次則是弓箭比試,同樣是分為專業和業餘;第三部分就是眾人最期待的狩獵比試,步軍司、騎軍司、府兵司、侍衛軍司都將組織代表隊參賽,最後根據各隊獲得的獵物多寡來評定優劣。
為了爭奪最終的勝利,四個司的主事從各自下轄的部隊中精挑細選了三百名精銳參賽。不過要想獲得勝利,光靠精銳還是不夠。因為狩獵相當於一場小型軍事演習,它還需要團隊配合。
前面的武技和射箭比試更像是為後面的狩獵比試暖場。經過數場激烈的比試後,先後有四名幸運者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不出意外,射箭一項的獲勝者都是出自於歸化的胡族部落。
隨著時間推移,終於到了萬眾期待的狩獵比試。在四隻參賽隊伍出發後,衛朔也沒閒著,他騎上馬與麾下眾將帶著部分護衛同樣殺奔野外。
衛朔雙腿夾著馬腹。一馬當先跑在了最前面,後面則緊跟著速丸、劉遐二人。速丸出身烏丸部落,練得一手好箭法,雖不敢說百發百中,但也有百步穿楊的本領。而劉遐也是自小習武練箭。一身本事自是不弱於人。
“速丸、正長,我們來比試一番如何?”騎在馬上的衛朔一邊揮舞著馬鞭,一邊略有些興奮地朝著後面的二人喊道。
“主公莫拿我等開玩笑,臣等怎敢與主公相提並論?”速丸、劉遐二人並不敢與衛朔比試,眼下他們二人的任務就是保護衛朔的安全。
“這有什麼不能的?打獵嘛不就是要你爭我奪才有意思?好了,這事就這麼定了,你們就別再爭論了。往日裡常說速丸乃軍中第一神射手,今天也該在我面前露一手。”
說著衛朔又指了指腰間的那把當初大匠師送的匕首道:“既然是比試就不能沒有彩頭,看到這個匕首沒?這是用上等的蘇鋼打造而成,稱得上是鋒利無比。接下來咱們三個誰射到的獵物最多、最好,這匕首就歸他了。”
“諾!”速丸、劉遐拱手道,隨即二人對視了一眼,目光中戰意濃濃,看來誰都不想在衛朔面前比試失利。
剛開始速丸自持箭法出眾,他還真沒將劉遐放在眼裡,只見他雙手鬆開韁繩,右手從箭壺中抽出兩支羽箭,左手架起弓,任由胯下駿馬馳騁,只雙腿夾緊馬腹以維持身體平衡,就這一點就顯示出速丸紮實的下盤功夫,不下苦功夫是不可能練就這身本領的。
只聽嗖嗖兩聲,兩支箭如同閃電一般飛了出去,隨著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