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不算,唐豆臨摹蘇東坡的書法確實也算得上是有些真才實學,能得到王羲之的讚賞,未免臉上也露出了幾分得意之色。
王羲之拉著唐豆走到一個跟他年齡相仿的人面前介紹說道:“子豆,這位是會稽名士謝安,字安石,號東山。他可是一位有大才學的人,你們兩個多親近親近。”
聽到謝安的名字,唐豆肅然起敬,急忙拱手問好:“原來是謝大人,久仰大名如雷貫耳。”
這謝安可不是普通人,他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以八萬之眾大破前秦苻堅號稱的百萬大軍,為東晉保住幾十年的安康,在後期曾坐到了東晉的宰相,不過卻因為功高蓋主,引得孝武帝司馬曜猜忌,最終辭官不做,沒過多久就溘然病逝了。
李白曾有詩云: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蘇東坡也曾經為謝安做過一首水調歌頭的詞,其中‘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說的就是謝安。
聽到唐豆稱呼自己為大人,謝安哈哈笑著把住了唐豆的胳膊說道:“賢弟切莫稱呼我為大人,如今我已是閒雲野鶴,正拜在逸少門下學習書法。今日得見賢弟的書法,安石本來還準備轉投賢弟門下的,如今你一喊我大人,我反倒無法開口了。”
王羲之笑道:“安石若是要跟子豆學習書法,我可是求之不得。你若是走了,我府中最少可以省下幾罈美酒數只羔羊。”
謝安哈哈的笑了起來,唐豆嘴裡說著不敢為師這一類的客套話,卻也已經知道了這謝安跟王羲之之間的私交必定是不錯。
說笑之間,王羲之又給唐豆引見了孫綽、孫統、支遁僧人等名流,大家相談甚歡,喧鬧之中,趁著酒興,王羲之提議大家賦詩為酒令,得到眾人的積極響應。
唐豆心中暗笑,看來這《蘭亭集》馬上就要新鮮出爐了,《蘭亭集》出來,這《蘭亭集序》應該也就不遠了。
只是不知道自己剽竊的這首《陋室銘》會不會也被收錄進《蘭亭集》中去,看樣子多半是跑不掉的。
只是這《陋室銘》被自己侵權了,那唐朝的劉禹錫會不會告自己盜版?
想到有趣處,唐豆不禁啞然失笑。
自己的《陋室銘》可是在東晉年間的蘭亭集會上就已經誕生了,那劉禹錫跟自己差著好幾百年呢,自己不告他剽竊就已經算是便宜他了。(未完待續。)
第498章 喧賓奪主
前來參加蘭亭之會的人都是來自會稽和建康兩地的名流,說起作詩誰也不會怯場。
王羲之是這次蘭亭之會的發起人,又是他提出的賦詩行酒令,人們於是起鬨請王羲之先來。
王羲之哈哈一笑:“那逸少就拋磚引玉,獻醜了。”
王羲之走到案牘前,伸手抓起狼毫,沉思片刻,一邊詠唱著,一邊落筆在蠶繭紙上寫下一首四言詩:“代謝鱗次,忽然以周。欣此暮春,和氣載柔。詠彼舞雩,異世同流。迺攜齊契,散懷一丘。”
一詩落成,人們轟然叫好。
謝安在一旁呵呵笑著說道:“如此盛會,逸少單作一首四言詩,又只是聊聊數句,未免有些應付的嫌疑。”
人們跟王羲之都是熟稔的,聞言之下也跟著起鬨,要王羲之再來一首。
王羲之一笑,來回踱了幾步,自然已經有人伸手撤下那首四言詩。
王羲之站住腳步,衝著謝安說道:“安石兄,可願為我研墨?”
謝安笑道:“求之不得。”
謝安挽起大袖,細細的研出了一硯好墨。
王羲之哈哈一笑,說道:“不夠不夠。”
你不是說我作的四言詩寥寥數句是在應付麼,我就作一首長篇大作,不過卻要累你親手為我研墨了。
王羲之意氣風發,手執狼毫揮毫潑墨,在蠶繭紙上落筆寫下:“悠悠大象運,輪轉無停際。陶化非吾因,去來非吾制……”
王羲之一邊書寫,口中一邊吟詠著,越寫興致越高,轉眼間已經寫滿了三張蠶繭紙,謝安研好的那一硯墨已經見底,王羲之依舊沒有收住筆勢的意思。
謝安呵呵笑著趕緊另研了一硯墨,他跟王羲之私交甚篤,熟知王羲之的脾氣,他知道王羲之必定是因為剛才唐豆那一首《陋室銘》而被激起了好勝之心,想要做出一首同樣能夠傳世的佳作來。
已經換過第四張蠶繭紙,王羲之終於吟誦著寫下了最後一句:“……誰能無此慨,散之在推理。言立同不朽,河清非所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