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好象新人期限馬上就要過了~~~:(
————————————
小說是以區域性把握整體、反映整體,擷取生活橫斷面的語言藝術形式,富於變化、活躍和豐富多彩的文體特點決定了它的創作需要調動藝術的才能和運用技巧。本篇分別從以人物為本位、組織故事情節;結構的安排;運用典型化手法塑造典型人物;自然描寫與社會描寫;細節的描寫和敘述視角等方面較為全面地概括了傳統意義上小說的寫作要點。小說習作者可以從中具體地掌握一些小說的創作技巧。本文分上、下兩部分刊發。
一、要善於以人物為本位,精心組織故事情節
任何小說,情節都是不可缺少的。當代作家王蒙曾指出:所謂沒有情節的小說,實際上是用一些小的情節代替了總的情節,絕對沒有情節的小說是不可能的。有的評論家說他的小說無人物、無衝突、無情節,他回答說:那豈不是同畫符差不多了?其實我沒有寫過什麼‘三無‘小說,我寫的都是有人物、有衝突、有情節的,所謂無人物、無衝突、無情節的小說我是不相信的,我也從來沒有那麼做過。
為什麼說情節不可缺少呢?情節在小說中,至少起了以下四個方面的重要作用:①小說的各種材料,往往要透過情節發展的線索來組織,合適的情節能把那些雜亂無章的一大堆想法,觀察到的東西以及獲得的知識都編織起來,它可以作為一個起組織作用的酵母。(阿·托爾斯泰語)②人物的性格,要透過情節來表現。只有隨著情節的發展,人物的性格才能獲得體現和發展。③小說的情節,往往負載著一定社會歷史的內容,小說的主題常常要透過情節來表現。④小說情節能引起讀者共鳴性情感和評價性情感,增強小說的藝術感染力、吸引讀者。
9世紀以前,小說的情節,即小說敘述的故事。那時候的小說,往往依據人物經歷,順序鋪述一個一個事件,其順序鋪述的事件,也就構成了小說的情節。十九世紀以來,小說有了很大發展,已不同於傳統的故事體。故事情節這兩個概念,便有了新的界定。故事一般指按時間順序安排的一系列事件。而情節一般指依據因果關係安排的一系列事件。腹特在《小說面面觀》曾指出:我們對故事下定義是按時間順序安排的事件敘述。情節也是事件的敘述,但重點在因果關係上。‘國王死了,然後王后也死了‘是故事,‘國王死了,王后也傷心而死‘則是情節。在情節中,時間順序依然儲存,但已為因果關係所掩蓋。這也就是說,故事強調的是時序性,情節強調的是因果性。按這樣的界定,一個故事,它有可能構成一篇小說的情節框架,但情節已不同於故事了。以魯迅的《風波》為例,作品圍繞剪辮子的風波安排情節,始述七斤的煩惱,繼寫七斤夫婦的恐慌,爾後描寫一切復歸原狀,這是故事;小說同時又隱約始終地貫穿著九斤老太的感嘆。九斤老太反覆嘮叨一代不如一代的事件,是很難納剪辮子的故事之中的,但它卻是小說情節有機構成部分,說明她對風波乍起與復歸平復未聞未見,無動於衷,毫不關心。這一情節與七斤夫婦的情節天衣無縫地交融在一起,揭示了張勳復辟只是一場鬧劇,辛亥革命後的中國農村依然衰落,農民依然愚昧落後。
近現代小說,較多地摒棄了由敘述人完整描述故事的單一方法,往往打破故事情節的順序結構。但各種技巧的運用,使作品依然保持了時序的連貫性和情節的完整性。即算是表現意識流為主的心理小說,表面上時空顛倒,過去、現在、未來交雜無序,時代氛圍、人物場所、具體環境穿插疊映。但根據小說人物的意識流向和事件的因果關係,情節在變化中依然是完整一體的。
作家們寫小說,情節設定上一般呈兩種傾向:強化或淡化。情節強化的小說,作者常常利用尖銳的、驚險離奇的情節來表現人物性格,作者往往將人物放在尖銳、嚴酷的矛盾鬥爭中加以磨鍊和考驗,造成緊張、激烈、大起大落的氣氛和戲劇性的**。這類小說,其好處是吸引人,扣人心絃。缺點是過分強調巧合,多少喪失了一些真實感,讓人一看就是戲,太戲劇性了,往往喪失了生活的開闊感和高瞻遠矚的距離感。有時候,過分強**節,也會使人物在情節的安排下無所作為,使人物性格難以表現。情節淡化的小說,不寫那麼多的巧合、偶然、生死矛盾、巨大的懸念,而是力求寫生活本身的豐富多彩、平凡樸實,寫平凡中的意義。如孫犁的《荷花澱》,幾個農村婦女以送衣為藉口,想去澱裡部隊上探看丈夫,小船劃到半路,遇到鬼子兵,她們躲進荷花澱,鬼子船追上來了,男人們正埋伏在澱裡,把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