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
李超臉上露出笑容,跟著笑笑。
“陛下若是得知越王已經大敗劉政會,全殲其五萬兵馬,只怕更加高興啊。”
“劉政會烏合之眾,輕敵而已,算不得什麼。”李超淡淡道,“陛下現到哪了?”
王太監見李超封王之後,也並沒什麼太過欣喜,暗暗稱歎李超的定力。
“我是自酒泉與陛下辭別趕來,一路上這日夜兼程,日行五百里,到達這裡,花了十天時間。”
“王公公辛苦了,十天時間,奔行幾千裡。”
李超心裡計算,十天前,李世民還在酒泉,按王太監說的,皇帝帶兩萬騎同日離開大部隊出發。
王公公一天跑五百里,皇帝騎兵一天跑兩三百里,那麼十天時間,皇帝差不多應當到了長安。
長安距離漢京還有八百里。
但漢京距離洪州差不多一千五百里。
算來,李超離漢京更遠些,李世民倒是跑到他前面去了。
只不過李世民要入漢京,出潼關則有李元吉李孝恭五萬大軍,出武關,也一樣還有漢京兵馬攔截。
倒是李超,眼前只有一個江夏的李靖了。
“越王,陛下希望大元帥你能夠早點趕到漢京城,越快越好。”
李世民希望這場鬧劇越早結束越好,他雖然率輕騎快馬往漢京趕,但也希望李超能夠早點趕到漢京,這樣兩面夾擊,勝算更大。
“請王公公轉告陛下,某即日出發,趕往漢京。”
王太監搖頭,“某這次來,暫時不回去了。陛下任命咱家為越王的觀軍容使。”
觀軍容使,和節度使聽起來都一樣是個使職。
而這觀軍容使與觀察使聽起來只一字之差,不過觀察使是個御史監察之職,而這個觀軍容使卻是個監軍。
第1029章 李世民的監軍(第五更送上,求月票!)
太監監軍。
李超心裡暗笑,想不到李世民居然用太監監軍了。
一面是剛對自己晉封越王,另一面卻又派了個太監來監軍。雖然王太監人品不錯,李超很熟悉,但畢竟是個太監。
“王觀軍容使,歡迎,有你在,將士們軍心更盛!”
聽見李超稱他觀軍容使,新被皇帝賜名承恩的王太監臉上終於露出了真心的笑容。一路上來的時候,他就很擔心李超會不接受他這個監軍。
皇帝為了避免李超的不滿,還特意給他這個監軍選了個聽起來不太一樣的觀軍容使名頭,但不管怎麼說也依然是一個監軍。
李超心裡在想著,李世民也算是開了大唐太監監軍之首例了。雖然嚴格的說應當是開宦官監軍之首例,大唐的太監並沒有幾個,只有那幾個宦官稱太監,其餘的並不叫太監。
不過宦官監軍漢代時就有了,只不過以前大唐還真沒有宦官監軍。
現在皇帝卻派了個太監來監軍。
是不信任嗎?
李超覺得倒不至於,但表明了皇帝對自己的某些擔憂,也許經此次復辟之亂後,皇帝的危機感更強了,對於自己這樣的重臣,也開始加強了防範。
王太監卻一直在暗中觀察著李超的反應。
晉封越王時的平靜,自己留下來做監軍後的淡然,李超的表現平靜的有些讓人驚訝。他不相信李超心裡一點不驚訝,只能說明李超已經很會掩飾自己的內心了。
李超,一個老府兵的嗣子,秦瓊的義子,一位隱世高僧的弟子。短短數年之間,卻已經是大唐最頂級的勳貴。
從老府兵之子,一介白身,到如今的封建國王。
雖然可以說唐初是造英雄的亂世之時,可這際遇之奇,也足以讓世人驚歎連連了。
玄武門之變,李超是主謀,六大首功之臣排第一。而這一次,李超的表現,可圈可點,已經連滅了太上皇的兩路大軍,殲滅收降十萬。
平定東南。
僅僅是這功勞,就足夠功居第一了。
“越王,江夏城的李靖,你認為他會降嗎?”
“難說。”李超如實答道,李靖這人的表現李超也看不太透。
很多關鍵之時,李靖總是做些出人意料的行為。
比如李淵準備太原起兵之時,李靖早就發現了,然後他沒想著要投李淵,也沒想著坐視,卻想著要去江都告密。還特意大費周折的給自己弄了個罪,讓人把自己押往江都去,最後在長安落到李淵手裡,差點送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