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封李超為王。可最終,皇帝還是要封李超為王,他知道皇帝的想法,皇帝以為不給李超真正的封國,李超這王也就是虛的。可長孫無忌卻不這麼看,一個王爵啊,怎麼會是虛的。
尤其是現在大唐僅僅兩個親王。
嫡出皇子才封親王,庶出皇子只封郡王,那些其餘宗室更是最高才封郡公。
可皇帝卻對李超如此大方豪爽,直接封為越王。
李超本就名望著著,如今再給了這越王爵位,他就算會主動退出中樞,辭去相職,可李超對大唐的威脅也是具大的。
這威脅,不是他的封國,而是他的名聲。
李超就算現在沒封國,可他有巨大的名聲,有威望,他也有錢有糧,他還有極其廣泛的姻親好友。
長孫無忌始終覺得,李超真的已經成為大唐的威脅了。
可皇帝卻似乎看不到,視而不見,總說信任李超,李超忠心。長孫無忌不相信忠誠,他認為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麼絕對的忠誠,就算有,也極稀少,而李超就不是那種人。
忠誠,只是背叛的籌碼不夠。當有朝一日,當李超發現他唾手可得的能奪取江山的時候,他還會對大唐忠心耿耿嗎?
他望著緩緩走來的李超,心裡下定決心,這一次,無論如何也要勸皇帝接受李超的辭表,同意李超辭去相職,退出中樞。
禮部官員高聲的宣讀著皇帝冊封李超為王的詔書。
“命之選,當仁實難。非夫文可經邦,不能安人和眾。武可禁暴,罔以克敵成功。允籍宏才,爰申錫命。”
“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傅、尚書令、趙國公超,河嶽閒氣,巖廊重寶。器量深識,寬而有謀。術應通方,用而無滯。自經艱阻,實擁旌旄,遂能降復蠻夷,折衝千里”
“將軍辭第,無以家為。丞相憂邊,思平國難。固以謀之用,宜申總統之威。”
“其將戡定外虞,澄清列郡,光膺藩屏之寄,式崇社稷之勳,對揚休命,以永終譽。”
唸到這裡,禮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