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還是東宮裡的一員將軍,去年調任的慶州都督。而慶州,在長安的北面,隔著邠、寧二州,只有五百里路。
五百里路,並不算遠,尤其是慶州是在關中之內,距離關中並沒有什麼阻礙,能夠相當迅捷的南下長安的。
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
而送鎧甲,這事情確實不一般。
大唐的律法規定,鎧甲、長矛、弩,這些都屬於相當重要的軍事物資,府兵都不能自備和私藏的,平時都是要嚴格的儲藏在武庫之中。
哪怕是到了將校級別,也頂多能收藏一兩副的鎧甲,多藏,那就是謀反之罪。
就算是太子,如果要賞賜鎧甲給部下,那也得是在公開的情況之下。比如上次河北之戰,戰前,李世民賞賜了那些從軍的勳貴子弟每人一套甲。其實不是李世民自己的鎧甲,他是以行軍元帥的身份,從武庫裡調拔的鎧甲,然後分賜出征勳貴子弟,這些都是經過了合法的途徑的。
“莫非太子給楊文幹很多套鎧甲,而且沒有經過朝廷?”李超問。
若太子只是送給楊文幹一套鎧甲,那這事情算不得大事,普通人身上那是大罪,但對太子來說,算不得什麼。不過如果不止一套,那事情性質又不同。再一個,若不是公開的,那就更不一樣了。
李世民笑了,一套鎧甲的話,他確實不會如此興奮。
“你猜猜是多少套鎧甲?”
李世民此時居然還有興致讓李超猜迷。
“我猜起碼是一百套以上!”
“不止,整整三千副鎧甲!三千副啊!”李世民語氣激動無比,就差是吼出來的了。一副鎧甲私藏,那都能上綱上線,三千副啊,那是能直接把太子給弄死的大罪。
“太子哪來這麼多鎧甲?”
李超也被這個數字嚇了一大跳,難怪李世民如此興奮。換作是他,也興奮啊,這何止是把柄啊,簡直就是核彈手提箱。
杜如晦笑著道,“上次太子統率整個大唐精銳抵禦突厥,光他親自統轄的兵馬就超過了十萬。他跟突厥人也打了幾場硬仗,在上報軍資損耗的時候,故意多報了一些,然後吞下了一大批。這次他估計也是急了,派人準備送三千套甲給慶州的楊文幹,還要楊文幹派一些精銳的軍官來長安,替他的長林兵訓練指揮。他這是準備狗急跳牆!”
李建成這還真是狗急要跳牆的反應了。
一下子送三千副鎧甲,哪怕就算是三千套皮甲,也不得了啊。
“殿下,這事可靠嗎?會不會是東宮放的煙霧?”
“不會,你放心,這事情是杜淹親自掌握的訊息,他現在去接頭去了,訊息絕對是可靠的。”
原來是杜淹啊。
杜淹是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還是杜如晦的叔父,大儒王通的親傳弟子。
杜家是京畿名門,與韋氏並稱韋杜。
早年,杜淹的父親是隋朝的河內太守。年少時杜淹就非常聰明,還拜在河東大儒王通的門下。不過這人有些聰明過頭,喜歡走歪門斜道。
他曾經跟好友韋嗣福說,皇帝喜歡用隱士,咱們也去終南山當個隱士吧。結果後來隋文帝知道了此事,非常生氣,直接把這兩個搞歪門斜道的傢伙流放到了江南。
後來憑著家世,又回到了長安,還慢慢的一路做到了隋朝御史中丞的要職。
隋末天下大亂,杜淹在洛陽當了王世充的官,還非常受重用,做上了吏部尚書。因為家族內部的一些紛爭,杜淹跟侄子杜如晦兄弟幾個關係不好。便在王世充面前說杜如晦兩個兄弟的壞話,導致了一個被殺,另一個被關押也差點餓死。
後來王世充降,杜淹歸唐,本來杜如晦也想殺了這個族叔的,還是他的兄弟杜楚客以德報怨替他求情。
杜淹到了唐朝後,一開始是準備去投太子東宮的。結果杜如晦聽說之後,就向李世民建議把杜淹請到天策府來,授他一個官職。
理由是杜淹這個人,滿肚子的壞子,最擅長陰謀詭計。若讓他去了東宮,肯定是個麻煩,不如把他留在天策府。
李世民採納了這個建議,搶先一步把杜淹拉進了自己的府邸。杜淹也不愧他的名聲,在秦王府幹的就是髒活,他專門負責的就是臥底間諜刺客這些。
什麼收買人、安插間諜眼線,什麼賄賂、刺殺什麼的,都是他負責。
現在杜淹是天策府兵曹參軍,文學館學士,還是翰林院學士。
杜淹搞回來的情報,很可能是真的。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