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0部分

敗的褲子都快沒了,八大總管都被擒了大半,最後還是劉文靜等人替他背了鍋。最後唐軍又聯合了河西的李軌,兩面夾擊西秦,才算取得勝利。

當年李家初據關中,薛家佔據隴右,李軌據河西,關隴三方爭雄。李家一開始連敗,後來唐、涼聯袂才滅了西秦,最終奪佔關隴。

從整個軍事地理戰略層面來講,關隴是偏居一隅,李唐如漢代一樣的關中本位思想,先穩關中,然後圖中原。進可攻,退可守。

但要保關中安全,卻首先得控制隴西這個後院,而要控制隴西,又必須控制河西。要控制河西,又要安撫西域。

如今西域是突厥人的地盤,突厥人大舉進犯。朔方一帶本也是蕭關屏障,但朔方現卻由梁師都控制著。

隴右河西是在唐朝手中,可現吐谷渾又襲擊隴西。

大唐關中、隴右、河西這一個防守鏈,在崩潰。

李淵很清楚,李世民也很清楚,所以李世民才會請旨出兵,李淵也會把僅有的兩萬兵中抽出一萬來給李世民。

李世民的進軍路線,其實就是沿著渭水河谷西進。

這條路線並不好走,比起走涇河谷地一線,要難的多。但通往隴右,這條路線最短。

當年魏蜀爭鋒,諸葛亮六出岐山,便一直是在隴關一帶對峙。現在張超他們就是重走當年魏軍司馬懿的路線。

長安到渭州隴西足有千里之遙,就算到達隴關,也有五百多里。

張超騎在馬上,帶著自己的右後軍押運糧草軍械,三千人馬護送著近萬民夫運輸糧草,隊伍拉的長長的。

可道路難行,尤其此時是初夏,雨水又多,路面遇雨一泡就泥濘不堪,跟沼澤地一樣。車輪經常陷在泥裡起不來,騾馬都拉不動,得幫忙抬。

為了趕路程,張超不得不把他的右後軍當成了一支工兵隊伍。

每天輪流抽調一個團負責開路,帶著一批民夫,真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不時的能遇到山坡給泥石流堵了路,得挖開路來,遇到河水暴漲攔了路,還得砍樹架橋。那些泥濘難行的路,還得砍樹鋪路。

最要命的還是雨。

出了長安起,這雨就沒完沒了的下。不時的還有暴雨冰雹,就算大雨停了,這細雨也是不停,總之就沒有晴過。

糧食軍械都怕雨淋水泡,得包裹保護好。

在這種天氣裡行軍,每天都是溼漉漉的,最要命的是根本找不到乾柴能夠生火。基本上天天就吃乾糧,幸好右後軍計程車兵出來時都帶了些炒米,省著點吃,也還能撐著。

每天晚上,紮營後,便想辦法生火做頓飯吃。

“啟稟總管,前面有一個開闊地,天色將黑,今晚是否就在前面紮營?”一名斥候夥長過來問張超。

因為張超那天給李世民留的印象比較好,最後李世民破例的拔了一百騎給張超,算是最大的支援了。

對於這一百騎,張超也很寶貴。

他將這一百人編成了十小隊,每十人一小隊,讓他們做為右後軍的斥候騎兵,輪流前出探路。

雖然還是在唐境內行軍,可張超最擔心的是有敵騎伏擊。

他這隊伍雖大,八千多人,可不是民夫,就是工坊學徒,不一小心踩進陷阱,那真是完蛋。

小心使得萬年船,張超是相當謹慎的。

每天都要撒出斥候騎兵至於二三十里,周邊還要派出自己的步卒偵察隊,在周邊一路偵察。

晚上,是絕不趕路的。

離天黑還有段時間,張超就要找一個斥候們選好的適合地形紮營過夜。

“讓大家趕下路,早點趕到宿營地!”

披著雨衣坐在馬上,這並不是什麼很舒服的事情,雖有雨衣,其實身上也潮溼無比。戰馬都被雨淋水泡的無精打彩。

在雨裡跋涉了一天,大家都疲倦無比,只想著能馬上歇息,燒一鍋開水,煮頓熱飯。

騎兵斥候選的宿營地很不錯,那些人不愧是經驗豐富的老兵。

那塊地方前面是河,後面是山,猶如是一塊突出來的小平原三角洲。紮營在那裡,現在河水正滿,只要守住兩端,可以說十分安全。

不過張超沒大意,地形好,不意味著就能鬆懈。

越來越臨近隴西,張超也越發的要求嚴格。

“扎連環營!都趕緊動起來!”

張超說的連環營是他自己創的一個營地,這個營地最大的特色,就是分成了好多個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