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0部分

原來漢京這邊的杜淹和戴胄,也只管禮部和工部。

按正常的內閣分管制度,六部負責行政這塊,每位尚書自然就是一部之首,主持六部內的日常事務工作。地方事務,上呈中央後,分交給六部。六部負責相對應的事務處置,處置後還要上報內閣複議。

而那位分管的輔相,首先處置,每個宰相都也有自己的一套屬吏班子。初步處置之後,重要事務,還要拿到內閣會議上商議,要最終由張超這個首輔做出決定,然後貼黃,再上奏皇帝。

皇帝在翰林院的協助下,做出審閱結果。然後發到議院六科,由六科做出審議,透過,則發回六部,最終執行。

可以說,這其實也是一套很複雜的辦事程式。

內閣的宰相們不僅是分管,他們也在內閣會議上集中商議決策,是負責決策與執行這兩塊。

皇帝和六科都有封駁審議之權。

宰相們都有決策之權,但因為內閣實行的是首輔貼黃制度,因此其實是個民主集中制。

張超跟他們玩了個文字遊戲,宰相們最大的權力還是分管,長孫無忌如果負責外聯,沒有實際分管的六部衙門,那他的權力就大大減少了。

承乾本想把吏部交給長孫無忌分管,可見張超把外聯說的這麼重要,倒一時不好反駁,最後還是沒能堅持己見。

“好,內閣分工,就按元輔的安排吧。”

第1297章 皇帝近衛軍

對長孫無忌這種反對派,尤其是資歷威望很高的反對派,簡單粗暴的搞倒對手是不行的。

尤其是眼下這種時候,張超剛入主內閣,如果上來就把長孫無忌搞倒,不論他拿出的理由是什麼,最終都可能是讓別人誤會他要清除異己,這可能讓承乾會猜忌他,讓房玄齡等保皇派們要聯合起來。

其實張超認為自己也是保皇派,奈何現在很多人都還充滿懷疑。越是這個時候,張超越不能亂來。

長孫無忌這個反對派,張超不但不能動他,還得好好供著他。這有點類似於當年李世民對待魏徵這個大噴子一樣,由他噴讓他噴,讓朝野上下都知道,朝廷有個大噴子魏徵,皇帝天天被他噴的個孫子一樣,恨的牙癢癢卻從不動他。

這樣一來,天下人都知道皇帝李世民是個能納諫有度量的皇帝。

張超現在也需要長孫無忌,他在朝中呆的好好的,別人才會相信張超確實沒異心,這樣大家也才能信服他,願意合作。

張超對長孫無忌的處置辦法,就是高高的供著他,給他高爵,給他厚祿,給他最好的封地,然後不給他實權。

現在張超對皇帝和外面都說長孫無忌是內閣三號人物,但實際上,實權卻是內閣第九,墊底。一個分管部門都沒,專搞外聯的。

長孫老陰逼變成長孫老噴子,張超一點不怕,不能讓他有能力搞破壞就行,至於噴一噴,讓他噴嘛。

內閣會議上,有長孫無忌天天喊反對,這才像樣嘛。要是內閣成了一言堂,皇帝就要睡不好了。

張超的內閣分工奏報上去,李承乾詔許。

於是乎,分工就此明確下來。

長孫無忌在內閣聽到皇帝詔令,知道自己居然負責的是內閣極重要的對外聯絡這塊時,氣的眼睛都紅了。

好個張超,這他孃的是下陰招啊。

張超接了旨,笑著對長孫無忌道,“長孫公,以後內閣對外這塊,可就全權委託長孫公了。議會、翰林院、御史臺、大理寺,還有陛下那邊,這些可都是保障我們內閣順利工作的重要保障啊。長孫公,以後拜託了。”

長孫無忌黑著一張臉,看著張超惺惺做態的給他躬身,差點想撲上去揍他。

太無恥了,人怎麼能無恥到這個地步呢。

十幾年前的張超,還是自己招之既來,呼之則去的小人物,那時的張超,比現在還單純的多,看的也順眼多了。

想不到,越老越壞啊,這個張三。

分工明確,以後大家辦事也就職責分明瞭。

各自管好各自這一塊,哪裡出了問題,先找分管的宰相問責。

宰相五年一屆,但做的不好,也是可以彈劾甚至罷免的。

張超說長孫無忌的工作很重要,倒也不全是說假話。

內閣負責決策和行政,但內閣的票擬,也要透過皇帝,而皇帝一般是要透過翰林院協助的。因此,與翰林院這邊溝通好,那麼內閣做出的票擬,才能更順利的透過。

此外,內閣的票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