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籍的這些人,不能留在原籍。他們大多數一無田產,二無存糧,留下來除了耗費糧食,並沒有什麼益處,只會讓災區情況不穩。對於這些人,臣還是建議遷走。”
房玄齡提出擔憂,“可眼下馬上冬季到來了,這麼多少的人口,數道百餘州上千萬人口,遷哪去?”
哪個地方,也容不下這麼恐怖的人數啊。
這遷移路上,搞不好就容易出事。
越是災年,越不能把災民聚起來,這都是經驗。
杜如晦也反對這個時候大遷移,朝廷沒能力這樣辦。
“陛下,臣也贊同兩們僕射的話,現在確實不能像之前那樣往隴右和朔方遷了,朝廷沒那個能力,兩地也容納不了這麼多災民。”
“那你的意思是?”李世民盯著李超問。
李超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他來之前,想到了後世發生大災之時,政府對災區的援助和重建辦法,搞對口。
一個省對一個縣,一個市對一個鄉這樣子。
“河南的,往河東、山南東、淮南幾道遷,河北的往河北、淮南、江南東遷。關中的往朔方、隴右、山南西遷。山南東的,往江南西、山南西遷。以就近的原則,劃出對口的遷移點。”
“具體點。”李世民來了興趣。
“比方說,都畿道洛陽地區的這些新入籍之民,遷到山南東。其中洛陽的長水縣對口山南東的商州,洛陽伊陽縣的對口山南東道鄧州。。。。。。。”
長水縣官府,負責把縣中需要遷走的新入籍災民,籌備路上的糧食,給他們準備些車馬等,組織護衛他們去商州,而商州的官府,則負責派人接人。
把這些災民再分散到自己州內各縣,原來長水縣裡的災民一鄉鄉的分散到商州下的一個個縣裡,進行安置。
由下面的各縣,負責準備好房屋、食物等,接納這些災民。一鄉的災民分到一縣之中,數量較少,也會較好控制。畢竟,就算是一鄉遷來的災民,也不是真的就是一整個鄉的人都遷來了,只是遷來了該鄉的一部份人而已,那些是原來的黑戶。
以一縣之力,來安置這一鄉中的黑戶,起碼能找出些房屋安置,給他們些糧食的。
“地方上,也可以用以工代賑的辦法來安置他們,讓他們幫忙修建水利,修繕城牆這些。”
大量新入籍的隱戶奴隸,這樣分開之後,就不那麼集中了,也不那麼危險了。
“可是山南也算是一個受災區,山南本身也有不少的入籍黑戶,一樣是要往南遷的,現在又接受河南來的災民,為何不直接把河南的災民安置到山南西、江南西等更南的地方呢?”宇文士及問。
“直接把河南的災民遷到山南西或者江南西道去,路途太遙遠了,災民要遷這麼遠,會更困難,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少。而我們把洛陽的遷到山南東,把山南東的再遷到江南西,雖然看似複雜點,但中間操作卻更簡單一些!”李超解釋道。
“朕覺得李超說的這個辦法可行,眼下想著如何往災區運糧進去,確實不如直接把人從災區裡撤出來。往邊疆安置不現實,災民太集中也危險,現在這樣分散就地安置,這個辦法比較好,朕贊同!”
皇帝一句話,就算拍了板。
這個方案算是透過了,但具體如何操作,卻還得再細談。
“文遠,方法是你提出來的,具體的操作,也得你來出謀劃策。”李世民很不客氣的道。(未完待續。)
第682章 去安南搶糧啊
雖然天旱的厲害,可秋天的時候,大家還是懷著希望把種子種下了。
希望是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到了十月,地裡的莊稼基本上都死的差不多少了,只剩下極少數靠著澆水活下來的。
並不是所有地都能澆水,許多少小河都早乾涸了,湖泊也乾涸了,原來邊上的水澆地也全是能伸進水的裂縫。許多地裡打的水井,也都乾枯了。現在能澆上水的,多是一些本來地勢較低的地方,水井還有些水可打。
再抗旱的莊稼,也不能沒有水。
看著莊稼苗一點點的枯萎,上到皇帝下到百姓,心裡都很慌。今年秋已經歉收了,明年夏再絕收,一連兩季沒有收成,這日子怎麼熬?
冬天才剛剛到來,可大家卻已經感覺到今年冬天格外的寒冷,冷的徹骨。
李世民再次舉行了祈雨儀式,可折騰了七天,天天坐在祈雨臺上,一坐一整天,最終也沒祈下半滴雨來。
百姓更加惶恐不安,到處都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