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銳之師。”
“突厥的統葉護背棄了我們之間的盟誓,沒關係,我們跟他打,把他打到服為止,讓他再向我們交一份盟約誓詞。”
一群年青的武官們,聽李超說出這一句句話,都很激動。
“我問你們,如今形勢,敵強我弱,我們要如何守家衛國,保境安民?”
蘇定方當仁不讓的站了起來,“從戰略上來說,我們應當避免在此時跟突厥人全面戰爭,打起來,誰都佔不到好處。但從戰術上來說,我們要想避免全面開戰,就得先打贏一場。因此,我認為,當此之時,我們首先得設法打贏一場戰爭就好,只要贏一場,贏的漂亮,就能震懾突厥人,讓他們回到談判桌上來。因此,敵雖強,但只要我們集中兵力,選好戰場,在一個我們預設的戰場,在我們的主場上,打一場漂亮的戰鬥,給予突厥人重創,那麼我們就可能達成我們的戰略目標,促使和議。”
“很好,這番話證明你如今越來越有大局觀了。沒錯,突厥人是強,突厥人是兵多勢眾,但也有一點,統葉護東來,雖北敗鐵勒,南並突厥,可時間尚短,這些歸附者並未見得多真心。如果統葉護大敗一場,他下面的這些人可能就會有不同的打算,甚至北方的鐵勒人又有再跟統葉護戰下去的決心。”
“統葉護想的也許是奪取河套,甚至飲馬長城下,但我們的目標不一樣,我們的目標是避免跟他們全面開戰,我們只要集中力量,謀劃給他一記重創,讓他償到我們的厲害就好。”
“現在,你們告訴我,在這種大的方針下,我們該如何跟突厥人打這一戰?”
柱子起身道,“相國,我們不跟他們在河套打,我們把他們引到長城下來打,依託長城險要的關隘,咱們狠狠的收拾他一次。”
李超微笑著點頭。
“看,柱子都明白的道理,這仗看似兇險,但其實也挺好打的。突厥人勢眾,必然輕敵驕狂,我們主動放棄河套、代北,引他們南下,找機會收拾他們就好。”
夜班下課,學生們紛紛告辭離去。
坐在帳中,李超一時睡不著,想想又提起筆給長孫無忌、李靖、李績還有柴紹等人寫了一封信。
信裡面,主要就是把自己的戰略意圖告訴他們,不要主動出擊,讓他們做好防禦就行。
尤其是給李靖的信裡,詳細的說明了自己的意圖,讓李靖撤離定襄,讓他回到代州,守好雁門就好。
就算統葉護聰明謹慎,可有長城關隘城堡等做依託,那麼唐軍打一場防禦戰,還是有很大把握的。只要避免野外浪戰,那麼打城防戰,突厥人並沒有什麼優勢。
李超就擔心李靖會不聽指揮。
李靖打仗很厲害,可李靖越厲害李超越擔心,本事厲害的人都會有些脾氣,萬一李靖有自己的打算,不想聽李超的指揮,那就麻煩了。
如果李靖在代北輸了,河東精銳丟在了雁門關外,那麼代北不說沒了,甚至可能危及河東的太原等地,到時突厥人南下,不管是去河套,還是去河北或者南下河東腹地,都是相當輕鬆的。
天亮後,數騎快馬自軍營出發,在官道上飛馳,分別馳往河西隴右朔方河東河北關內諸道。
在他們稍晚點,李超也拔營出發。
劉弘基站在路邊相送。
“任國公,硫磺硝石,就煩請你幫忙多多收集,然後派人押運北上。”李超騎在馬上對他道。
“放心吧,我一定辦好這事。”
李超笑笑,“記得保密啊。”
“嗯,我老劉辦事,你放心。”劉弘基拍著胸脯保證。
李超拱手告辭,跨馬離去。
劉弘基站在那裡看著隊伍離去。
“大人,你說李超此去北上能贏嗎?”劉弘基的兒子問。
“你說呢?”劉弘基問兒子。
“十萬敵四十萬,我覺得難。這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突厥騎兵向來驃悍。”
劉弘基卻哼了一聲,“打仗又不是比人數,四十萬又如何?當年始畢可汗雁門關圍楊廣,也幾十萬人馬呢,還是突襲,把楊廣圍在雁門關,可結果又如何,幾十萬大軍把雁門關周邊諸城都攻破了,卻始終攻破不了雁門關。再說近的,吐谷渾可汗慕容伏允率軍突襲隴右,陛下當時心急救援,結果也被困隴西縣城,一支孤軍一座孤城,結果呢?慕容伏允可是有十萬大軍,也一樣拿不下隴西城。這打仗啊,變數太多。”
“當年楊素能以八萬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