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提議把義倉糧直接改為地稅,納入朝廷的稅收系統,就是為了把這些糧食的重要性提升。
史上,唐朝天寶年間,糧食儲量大增,一度達到極可觀的數字。
史載:唐玄宗天寶八年,天下儲糧米9606萬石,其中義倉6317萬石,佔了65%以上,地稅的財政地位日益重要。據史料記載,唐朝開徵地稅後,用義倉賑濟貧民達106次,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不過地稅在唐朝史上,一度都是有上限的,雖是按畝徵收,但也曾經一度有個幾石的上限,一般來說,一畝二升,百畝不過兩石,上限五石,實際上就是兩百五十畝地的上限。超過這個數字,其實是不用納地稅的。
而李超打算一步到位,不設這個上限。
有多少田,那就納多少地稅,其實一畝二升,這個稅率很低,在唐史上,後來這個地稅額不斷的升官,翻了幾倍。
李超家有田地數千頃,有幾十萬畝地,如果一畝二升地稅,設上限的話,一年不過納稅五石。不設上限,卻得納地稅幾千近萬石,這就是差別。
到了唐代宗時期,地稅糧已經不再是賑災專用糧,而成了通用,糧食被大量挪用。甚至稅率也大大增加,還分夏秋兩次徵收。豐稅上田畝稅六升,下田畝稅四升。秋稅上田畝簡略五升,下田畝稅三升。
從最開始的一畝二升,到了後來已經一畝近一斗了,翻了好幾倍。
天寶後期,地稅糧一年達到一千二百餘萬石。
如果現在朝廷開徵地稅,一年也能有千萬石地稅糧入倉,儲存備戰備荒,那麼只要幾年下來,倉中就有幾千萬石糧食,再有災荒,也不用這麼手忙腳亂了。
李世民翻身坐起,眼中滿是興奮之色。
一個戶稅,年增收一千餘萬貫,一個地稅,一年又能增收一千多萬石糧食儲備。
這幾個數字,讓李世民無比的興奮。可他也知道,戶稅開徵,會得罪豪強地主們,甚至也會讓普通百姓不滿。而如果把原來的義倉糧改為正式的地稅,還取消按畝徵糧的上限後,越會的會得罪那些地主豪強們。
可朝廷赤字這麼大,處處要用錢,這筆稅錢和稅糧,真的讓李世民很在意。
“此事需從長計議。”
考慮了半天之後,李世民終於開口。
“先用鹽的錢打完這一仗,等這仗打完,明年北方大災過去,那時朝廷再推出稅改,把戶稅和地稅推出來。現在先不要透露風聲,文遠和朕一起多思慮思慮,擬一個詳細的方案出來。”
李世民握著拳頭對李超鄭重的道。
眼下內憂外亂,此時搞稅改,尤其是新稅法還會觸及地主豪強們利益,這不是個合適的時機。
李超點頭,表示明白。
這些道理他非常清楚。
推行新政,尤其是搞改革,越發的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要用強力的帝王,穩定的局勢,君臣一心,才能搞改革。要不然,要去打破現有利益集團的利益圈子,會非常難。
不過李超也沒有太把那些人當一回事,只要朝廷真正下決心要推行,還是能推行下去的。地稅、戶稅,史上都是在初唐時就開始推行的。到了中唐時,更是直接推出了兩稅法。
唐時的豪門士族雖然很強,但也沒有強到蓋過朝廷去的聲勢。一個武則天,都能把門閥打壓的七零八散,何況還是李世民呢?
李世民對於李超的這些理財手段很佩服,為了表示對李超的感謝,李世民讓李超躺下。
“朕幫你搓背。”
李超表示不敢讓皇帝搓背,李世民卻二話不說。
霸上硬上弓,把李超按倒,挽起毛巾就在李超背上搓了起來。李世民的手勁非常大,搓起澡來很勐。
李超覺得後背有點疼,有點火辣的感覺,可辣過後又很爽。
就好比盲人按摩一樣,力大勁足,各種痠麻過後,就是舒爽。
哎,能讓皇帝幫著搓澡,李超估計自己也是頭一人了。
“文遠啊,以後有什麼好的想法,一定不要藏著掖著,朕也絕不會虧待你的。”李世民拍拍李超的背,又道,“朕想好了,朕要重重酬謝於你。嗯,這樣吧,等你統兵北伐擊敗突厥後,朕就把後套平原狼山西北的三百里草原賜為你的封疆領地,許你子孫世代承襲,永為大唐屏藩。”
狼山西北的草原,那不就是後世的烏拉特草原嗎,東西二百五十里,南北三百里。
北接漠北,南靠陰山山脈的狼山,西連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