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騎著馬回灞上,並不知道如今長安的百姓們會如此的傳說著他。
灞上的稻子已經徹底的黃了,遠遠看去,溝兩邊金黃一片,如同是鋪了一片黃金一樣燦爛。
進了李鎮。
白鹿書院也變的安靜了,書院已經放了暑假,為期兩個月時間。上學期結束,學生們回家休假,其實也是回家農忙。
書院裡,只剩下了幾個門子還在看著大門,偶爾有些想要轉學來的家長,過來參觀一下書院。
“相爺回來了。”
徐恩站在門口高喊了一聲,於是院裡不少人出來,管家在前,後面都是李家的莊稼把頭。
“相爺,他們說接下來好幾天都會是好天氣,可以開鐮了,特意來找相商請示一下,準備先弄一個開鐮儀式。”管家說道。
這個時代的百姓總是比較純樸的,面對著上天,他們敬畏。
每年都要舉辦許多儀式,以祈求風和雨順。春耕前,要舉行春耕儀式,插秧前,要舉行開秧門儀式。等到了收割前,又要舉行一個儀式。
各地儀式雖然具體內容不同,但儀式一定得有的,主要還是祈求上天保佑,感謝上天的賜予收穫等等。
春耕主要是祭祀土地神,而收割則主要是祭祀穀神。
按習俗,開鐮前,舉辦儀式祭祀穀神,上香,還要跳儺舞,然後用新收穫下來的稻米,做成新米飯,然後舉辦一場新米酒,邀請親戚朋友前來品償。
有些地方的新米酒,還會有一種奇特的習俗,那就是除了邀請的朋友外,其它人也能過來吃,不認識也行。
甚至他們會非常歡迎來吃新米酒的陌生人,以誰家吃新米酒的人越多,那麼這家接下來的日子就會越發的順利如意。因此,這天,為了能夠吸引更多人來自家吃新米酒,便總要把酒菜弄的儘量豐盛一些。
下馬,回到院裡。
葡萄藤架下。
李鎮已經有了不少的廟,城隍廟、土地廟,還有龍王廟、灶神廟、關帝廟等等,當然也還有掌農物生長的稷神廟。
稷神,也就是這次舉辦儀式要祭祀的穀神。
當然,這些神雖然都住廟裡,但他們卻不是佛教的神,而是道教的地方保護神。
除了上面那些神以外,還有山神、井神、門神,另外還有財神、風伯、雨師等等神,都住廟裡。
連孔聖人都住在孔廟裡面。
廟,最初的本意,是指用來供奉祖先、神佛的地方,比如太廟、家廟、孔廟、關帝廟、土地廟等等。
就連寺,一開始也不是指佛寺。寺一開始指的是國家機關中的寺,如大理寺、鴻臚寺等。後來在西漢末,佛教傳入中國,到了漢明帝時,從印度來的佛教徒,自稱是印度的國師,漢明帝覺得對方既然是國師級別的,那麼他們在漢朝也應當受到同等的待遇。
於是,特意成立了一個新的部門,就叫白馬寺。功能就是傳播佛法,翻譯佛經,組織佛教活動等,於是洛陽的白馬寺就成了中國第一個佛寺。後來建立的佛寺,都取白馬寺中的寺這個字,來表明佛教身份,逐漸,寺這個字,也就從國家機關,慢慢的新增了一個佛教活動場所的意思。
李鎮邊上,這兩年修建了許多的寺廟。
既有佛寺,也有道教各種神仙的廟。都是百姓一起出錢修建的,當然,大頭主要還是李家出的。
特別是那些個神廟,其實就是一個活動的場所,一般只有個把年老的人,擔任一個廟祝,負責看護一下。裡面會有一個泥胎木像,大家初一十五會去燒個香,遇到重要的日子,比如這個神的生日什麼的,會搞個活動。(未完待續。)
第585章 廟會
第七更!後面還有,今天要爆炸,兄弟們的月票也甩出來吧!
這不單純的是信仰了,更是一個熱鬧的日子,比如每次哪個神的生日,那個神廟前就會有一場廟會,形成一次熱鬧的集…會,大家甚至還會出點錢,請點雜耍班子過來表演。有錢的人家,還要出點錢,然後買些米麵等,送去附近的孤寡老人家裡等。
這對於鄉村上來說,這其實是很重要的。
李超也向來比較支援這種鄉村文化發展,他覺得這也是地方上百姓凝聚團結的一種方式,甚至在廟會上,往往還會成為一些宗族、家族、家庭糾紛的解決會議,由鄉里名望人物,出面調解、仲裁糾紛。
因此,每次的這種活動,其實並不僅僅是單純的作用,而是會成為一次比較綜合的熱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