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敢有違令者,嚴懲不殆!”
事實上,李超不但要禁止商州本地糧食外流,整個中原地區,都將頒佈執行這一條嚴令。
首先限制死本地的糧食外流,然後詳細掌控地方官方和民間糧倉中的糧食儲備數量,再向地方和買糧食,把各地糧食的詳細情況掌握後,朝廷就要發動力量,從其它各地調糧進來,在重要的水陸碼頭設定轉運糧倉,儲備糧食。還要向各州各縣,按糧食缺口數量,增調糧食,進行儲備。(未完待續。)
第618章 千金市骨(感謝希臘的太陽萬賞)
謝謝大家的打賞,非常感謝大家,也謝謝大家的月票!
李超希望,等到旱災蝗災發生過後,等到莊稼無收,朝廷也有糧食可放。
手裡握著糧食,就能安撫控制住災民。
李超的話,商州刺史不敢不聽,李超現在不僅是檢校尚書右僕射、平章事、戶部尚書,還是他們現管的頂頭上司,山南東道宣撫使、山南東道大都督。李超甚至還掛著觀察使這樣能夠直接對他們進行升降的使職。
榜文貼出去,衙吏四處宣告,敲鑼打鼓。
官府的和買榜文一出,大族、富戶、地主們都接到了和買的公文。
許多人在觀望,有些人在暗裡報怨,也有人第一時間就拉著一車車糧食送到官府來。
新豐會館的糧商們動作最快,一百多大小糧商,直接組織了一支很大的車隊,拉著一車車的糧食前來,還披紅掛綵,敲鑼打鼓的。
“稟報太子殿下、李相國,外面有新豐會館的杜立等一百餘糧商,接到和買公文之後,馬上響應,現已送來糧食。這裡有一份單子,是新豐會館一百三十七家糧商,自願向朝廷以市場價出售糧食共十八萬石。”
商州刺史臉上放光。
他正愁公文發下去後,怕沒有人響應,到時就冷場了。想不到,還有人如此積極,而且一出手就如此漂亮。
十八萬石啊,這個數字多吉利啊,十八,要發啊。
那個杜立,平時是挺八面玲瓏的一人,可沒料到,居然如此的識趣。真是幫了他的大忙了,自己平時沒白關照他。
有了這十八萬石糧食,他也算是開門紅了。
李超聽了,也不由的露出了笑容。他還擔心和買這個事情,會遇到很大阻力,沒想到有人這麼支援。
“新豐會館,杜立,這人是何身份啊?”李超問。
“回相國大人話,這個新豐會館,是我商州上洛城中數十家會館之一。都是關中新豐籍商人聯合所建,這些商人大多從事糧食買賣、運輸行業,因此這個會館也稱新豐糧食行館。杜立,是新豐人,會館館主,據稱是京兆杜氏旁枝。”
這話一說,李超哪還有不明白的。
這個杜立,原來是杜如晦家的門人了。
怪不得如此大風出頭的出來支援,也許是杜家授意,也許不是,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杜立開了個好頭。
“杜立是白身嗎?”
“回相國,杜立是良籍,但是白身。”
商賈也分幾種,一種就是商籍的,這種一般就是那些職業的商人了,比如商鋪的掌櫃、夥計,商行的管事等,這些人就是專門從事這行,甚至是幾代都是從事這種的。他們的身份屬於商籍,算是比較賤。
一般說的商人,正是指這種人,他們連參加科舉、做官的資格都沒有,甚至連去點選府兵的資格都沒。
而還有一種商人,就是雖從事商業相關,但身份上還是良民。這種人既是商人,也可以說不是商人。
杜立就是這樣的身份,操持的是商業,但身份卻又不屬於商籍,而是良民。他這樣的人,如果有人關照下,那麼去選府兵、去考科舉都是沒有問題的。
李超轉頭對承乾道,“這個杜立是杜相國家的門人,而且這次特別支援朝廷的和買,是個良民,殿下可以召見一下他。”
李承乾今天破例穿上了太子的禮服,儘量按李超交待的,在那裡擺姿勢。聽了李超的話,他裝模作樣的點了點頭。
“嗯,那召杜立前來,與孤一觀。”
刺史衙門外,杜立等一百餘新豐會館糧商,正有些期待而又緊張的站在那裡。今天大家聽了杜立的話,主動的跑來,還一下子拿出了一多半的存糧,湊了十八萬石,這可算是下了血本了。
商人是逐利的,下了本錢,當然希望有回報。
“太子令,召杜立等十位良商入見!”
身著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