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是因為張琿越過了那條紅線,那條紅線就是諸侯擁兵上的諸多限制。
現在二皇子越過了這條紅線,大家都在看著朝廷如何處置呢,若是不對二皇子處置,那麼以後那條紅線可就沒什麼作用了,以後大家也都能有樣學樣。
再一個,就是大華講以法制國,不再講以孝治國,朝廷也頒佈了憲法、民法典等諸多律法。而今二皇子就犯法了,大家想看看,朝廷能不能在這件事情上,也做到人人平等。
“朕已經派人去召張琿回來了。”
其實事情到底如何,他基本上都清楚,確實有一個小部落搶劫了張琿,而張琿也擅自出兵,報復性的滅了那個小部落。
錦衣衛和飛騎都各自做了調查,並給出了調查結果,而綏遠國相的報告,也基本上一致。
張琿犯了一個大錯,不該知法犯法,更不該不經請示就調兵越界。
“陛下打算如何處置?”
張琿是二皇子,也是嫡皇子,這位皇子甚至是太子的三胞胎兄弟,他的封地也是最好的,但現在這位皇子的表現卻讓人失望。
經營綏遠這麼一片富饒的地方,結果卻管理不善。
現在又鬧出擅調兵馬的大麻煩。
“朕要削張琿爵位,貶降為郡王,收回他的綏遠封地,改封到漠北去。”張超一語既出,魏徵都驚了。
“二皇子固然有錯,但也是初犯,而且事出有因,不至於此吧?”
“這次張琿的事情,所有人都在盯著。朕若不處置他,此例一開,那大華以後還談何以法制國,還如何管理諸侯們?”
有些事情,不管願不願意,都只能去作。
張琿犯了個大錯,那他就得承受這個錯誤帶來的後果,他已經不再是一個小孩子了,他是大華的宗室親王、分封的諸侯,他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換句話說,張琿也還年輕,就算貶爵換封到漠北,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只要他能吸取教訓,這對他還是一件好事,將來會有更大的出息。
至於綏遠,暫時先由朝廷代管。
“等張琿回了京,朕會讓他到貴族院參加聽證會的。”
“真要如此嗎?”
張琿的事情要接受御史臺、大理寺、議會的質詢,張琿肯定得處罰,但張超也已經給魏徵劃出了一條線。
“就按這麼辦吧!”張超有些心累的道。
玉不琢不成器,這些小崽子們還是太缺少歷練了。
第1477章 審判
漢京。
二皇子張琿一下子成了熱議人物,甚至超過了皇太子在朝鮮的勝績。酒樓裡,茶肆中,甚至是街頭巷尾,都在熱議著這件事情。
漢京今年新建立的法學院裡,那些年輕的法學生們甚至還因此分成了兩邊,一邊模似檢方,一方則模擬二皇子的律師。大家雙方唇刀舌劍,你來我往的爭論不休,從專業的角度,來辨論這次事件。
而在茶樓裡,百姓則更喜歡談一些小道訊息。
諸如皇后娘娘找陛下哭訴了,什麼皇帝找了貴族院長魏徵,找了御史大夫鄭元啊,找了內閣首相馬周,找了翰林院長房玄齡,讓他們網開一面,給二皇子一樣機會云云。
一個個說的有鼻子有眼的,好像親眼看到親耳聽到一樣。
“本朝開國之初就定下以法立國的制度,如今皇子犯法,你們說陛下到底能不能堅持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呢?”
茶樓裡,幾個人在聊著天。
“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怎麼可能?貴族犯法,只能由貴族院審判庭審理,而普通庶民犯法,則是由各地法院審理。甚至就算是那些有錢的商賈和地主豪強們,哪個不都還頂著個眾議員頭銜,他們犯法,也一樣都不是普通法院能審的,得交由大理寺和御史臺審理。”
從來就不會有什麼人人平等,這些不過是說給普通百姓聽聽而已,誰要真相信誰才傻呢。
何況就算不是貴族不是議員,可也不是人人平等的。如今犯法,都是由法院審理,沒錢的人,只能由官府提供公費律師,一般這種律師都是些新出茅廬的菜鳥,沒有技術,哪是那些老滾刀肉訟師們的對手。
而那些有錢人,能花重金請到大律師為自己打官司,甚至是請一整個律師團隊。可以說,這也是一種不公平,因此想要完全的公平,這不可能。
一個皇子,怎麼可能沒有特殊對待?
“那如果這次不能公正,那以後談何以法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