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隻獨眼都在放光,表明這確實是他內心的真實評價。
張超讓秋月、冬晴兩丫頭接過自己的大勺,讓兩丫頭按照自己剛才的做法,繼續製作炒米。然後他又把蓮娘叫過來,“幫哥做個乾糧袋。”
“長筒形的,能斜背在背上,得便於行軍和打仗,大小能裝十斤乾糧。”
這樣的乾糧袋,就是紅軍的乾糧袋,張超覺得這種乾糧袋不錯,攜帶方便,不太影響行軍訓打仗,而且關鍵是使用方便。餓了,能直接解開抓一把吃。
等老爹出征,背幾斤乾糧在身上,其餘的乾糧就放在騾子上馱著,另外戰馬上也放點,這樣就不愁餓著了。
老爹坐在那裡正呼嚕嚕的喝著炒米粥,一碗吃完還砸巴著嘴,一臉回味無窮模樣。
吃完一碗,老爹忍不住又打了一碗,然後又招呼趙叔等人一起吃。
“哎喲,以前怎麼就沒人知道這樣做呢。天啊,我們以前吃的那麥飯都是什麼玩意啊。跟這個一比,簡直豬食都不如。”趙叔也是個老府兵,吃慣了麥飯,現在一吃炒米,忍不住直拍桌子。
王叔也是連連點頭,“真想不到,多炒了一下,結果就這麼好吃。麥飯完全咽不下去,而這個去好吃的差點把舌頭都給咬掉了。”
張超滿意的笑著,“其實還能再改進一下,比如炒後碾殼後再加點鹽炒,更有味,也還能再加點油炒。”
相對起炒麵來說,炒米成本更低,也更簡單些。
當然,炒麵也可以簡單些。
核桃、芝麻等都不用加,直接就炒的微黃就可,也可以再加點油炒勻。吃的時候,主要不是沖泡。
張超覺得,還是炒米更方便實惠好吃。
“再帶點臘肉和臘腸、火腿,最適合了,不用擔心壞,而且生吃都行。”張超很是為老爹出征擔心。
老爹卻心滿意足的拍著肚子,“有這個炒米就足夠了。”
趙叔王叔也忙道,“有炒米足夠了,製作簡單方便,還好攜帶易貯存,還好吃。”
炒米跟麥飯都差不多,材料都是麥、粟,只是麥飯是把飯蒸熟然後曬乾。而炒米卻是連殼蒸,然後再炒,再去殼。改變了一下烹製方式,但結果卻千差萬別。
麥飯是粗糙的難以下嚥,全無味道,而炒米卻是香噴噴的嘎嘣脆,既能幹吃也能泡著吃,怎麼吃都好吃。
張超還向老爹推薦鍋盔、穿孔燒餅等,可老爹他們卻都看不上眼了,現在只覺得炒米千好萬好。
得,既然老爹這麼喜歡炒米,那就做炒米吧。
軍府規定是每人要準備九鬥麥飯和二斗米,張超直接讓秋月兩丫頭給老爹做十二斗炒米。
想想這時代的府兵也是苦逼,裝備自備不說,出去打仗,居然連路上的口糧還得自備。一次自備十一斗,得一百多斤啊。
怪不得軍府要求每夥得配六頭騾,沒有騾子,這一個府兵光挑自己的這百來斤口糧也得累死在路上啊。
可有了坐騎和馱騾後,卻又還得給牲畜準備飼料。因此唐軍打仗,動員府兵出征,又還得動員壯丁去做民夫搞運輸。
哎,打個仗,真是艱難啊。
七娘接到訊息後,忍不住落下眼淚,眼看著過兩月就要成親了,結果老爹這個時候卻要聽令出征。今年是很難回來了,“天這麼冷,怎麼這個時候出征。”
“軍情如火,軍令如山,哪有挑日子的。”老爹安慰著趕來的七娘。
“這麼冷出去打仗,太遭罪了。冰天雪地,挨寒受凍的。”
“有你給我縫的夾襖呢。”
張超看著這一幕也挺感動的,雖是半路夫妻,可感情卻是真誠的。
“爹,還是買幾件皮裘吧,河北可是很冷的,不能給凍著了。”
正說著,外面一陣腳步聲傳來。
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
“什麼東西,這麼香。張三郎,你又在做什麼好吃的了?”
一聽這聲音,張超就知道,程咬金來了。
“程叔,什麼風把您給吹來了啊。”
“小子,別給我打岔,你還沒給我說,又做什麼好吃的呢。我老程這個鼻子可是最靈的,你可騙不了我,一定又是整什麼好吃的新花樣了,快如實招來。”
“程叔你這鼻子真靈,剛做了點炒米,你要不要償償鮮?”
“炒米,什麼玩意,快拿來給我試試,這麼香,肯定好吃!”程咬金迫不急待的道。
日常推書:給林沖說水滸,給武松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