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1部分

這種傳統,讓張超很喜歡,以前每年過年時,他家裡也都吃餃子。大個大個的餃子,一家人團團圓圓。

“告訴你嫂子,多包點,一會給每家送兩碗。”

張家溝有五十多戶人家,一家送兩碗,也不過一百碗,張家花的起這點錢。學校和工坊也都幾天前就放假了,工人們和學生也都各回了各家。

村子沒以前那般的熱鬧,但也不冷清。

麂子是莊戶們下陷阱獵到的,送來張家。現在張家溝雖然還是個村子,可已經不弱於白鹿鄉上那麼熱鬧了。

許多附近的村民們甚至都慢慢習慣了把張家村當成了一個新集市,砍了柴往張家溝送,捕到魚捕到野豬麂子兔子什麼的,也一樣往張家溝送,甚至就是採了些蘑菇挖了冬筍,都往這裡送。

送到這裡來,比在鄉上還容易賣出去,就算一時沒人買,也可以直接拿到張三郎家,張家總會買下大家的東西的,特別是那些山珍野味,不管獵物還是山貨,而且價格總給的公道。

這讓張家溝越發的熱鬧同時,其實也給張家增長了許多好名聲。鄉野百姓,弄到些獵物山珍不難,可難的是賣掉。小地方肯買這些的人不多,賣不起價還難賣,送去長安路途遙遠的也不方便。時間稍長點,還容易壞掉。

因此很多時候,其實打到頭野豬麂子什麼的獵物,能換錢的也就是皮子,肉什麼的很難及時的賣出去換錢。

而現在張家,卻對鄉民們送來的獵物來者不拒,你就是頭三百斤大野豬也好,幾條新鮮河魚好罷,一隻野兔或者一隻野雞,甚至就是村民們自己養雞下的蛋,張家都是收的。

反正張家本來就人多,而且還有作坊和學校,那邊工地裡也是一直很多人,每天伙食消耗的肉蔬也不少,收下鄉民們送來的這些並沒什麼影響,還能經常償償鮮。

寫好福字,天都已經擦黑。

外面的雪還在下,張超忽然孩童心性起來,抓了把雪,捏了個雪團,然後一團雪砸在柱子身上。

柱子被雪團砸中,結果卻只是嘿嘿的衝張超傻笑。

無聊,打雪仗都不會。

洗手,吃飯。

大廳裡,燈火明亮,張家一家人圍坐一張大桌子,菜很豐盛,有燉豬腳,紅燒肉,還有大鯉魚,燉的老鴨,燒的雞和鵝。

“年年有餘,吃魚。”

八種餡的餃子也端了上來,張超每樣都吃了一個,大餡餃子,十分有料。

“爹,我敬你。”

張超端起酒杯,向老爹敬酒。老爹很高興,一家人團團圓圓,其樂融融。端起酒杯,老爹也是一飲而盡。

人心情好,酒也味道更好。

團圓飯,吃餃子,一家人都很開心。

廚房裡,今天也另外擺了一桌,管家、牛獸醫、馬周,還有柯鄭兩木匠,以及鄭管事等十來個張家管事們,都圍坐一桌。

這桌也是張家感謝他們過去這一年為張家的辛苦付出。

張超過來,這邊吃的挺高興。

“給大家添條魚,黃河大鯉魚,八斤多。”張超笑著讓栓子把那大盆魚端上桌。

栓子很聰明的在放菜時把魚頭對準了馬周,張家的大賬房,白鹿書院的副山長,還當過幾天東宮六品文學,這滿桌子人,就他是個讀書人。

“賓王,魚頭對準了你,沒的說的,三杯魚頭酒。”張超呵呵的笑道。

馬周倒也豪氣,站起來,拿起酒杯,連飲三杯。好在今天大家喝的是甜酒,這是還沒有發酵好的水酒,甜甜的,一點也不醉人。

管家給張超讓了個坐,張超坐下。

拿起筷子先把魚眼給挑了出來,給了張管家和鄭管事一人一個。這兩人,一個是張家的管事,張家最早買來的一家,老人。鄭管事呢,崔鶯鶯帶來的,辦事也很牢靠。

“張管家,鄭管事,這叫高看一眼,我希望以後二位如夠好好合作,打理好張家裡外事務。明年呢,還是那個分工,張管家管好家裡的日常事務。鄭管事呢,你主要負責管理外面的莊鋪等往來事務。你們兩個,一個管內,一個管外,好好幹。”

兩人連忙站起來,“謝謝三郎,我們一定不辜負你的期望。”

等兩人吃了魚眼,張超又把魚骨給夾了起來,夾給了馬周。

“賓王啊,這叫中流砥柱,你是我們張家的大賬房,這個得歸你。”

馬周笑著接下。

張超又把魚尾一分為二,給了柯八叔公和鄭老木匠,“這叫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