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三千為中監,以下為下監,置牧監使,對各監牧每年還要進行考課。自唐貞觀至麟德四十年間,所養官馬達七十餘萬匹,置八坊四十八監,佔田地一千多頃,所以李唐初期才能夠將不可一世的突厥打得落花流水。
魏延大興馬政發展騎兵的動機,一是加快戰爭程序,早日統一大漢,進而一統歐亞大陸,最起碼是亞洲陸地部分,二就是要對抗和擊潰近些年騎在漢民族脖子上拉屎的那些遊牧民族。
魏延跟石韜、韓浩、田疇等人一番商議,決定把境內所有不便於開墾或開墾後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方全部種上牧草,圈起來做牧場。
很顯然,這樣圈起來的牧場都是小牧場,每個牧場的佔地面積都不超過一千畝,放養的馬匹都在五百到二千頭之間,但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除非魏延把北方統一了,有足夠強大的兵力,才能在雁門關內外逐步建立起能夠放牧一萬匹戰馬以上的大牧場。
現在他只控制了部分平原地區,只能先搞小牧場。
如此一來,在各地大概圈了一百座牧場,都在山腳、河邊等地,大概能夠放養十萬匹戰馬,實際上,到這一年年底,從各個渠道採購、俘獲的戰馬,只有三萬匹戰馬可供培育,包括現役的兩萬戰馬。
以這三萬戰馬為基礎,積極地進行擇優選育,這些馬匹每年的自然繁殖旅為百分之五十,成活率大概在百分之六十,每年馬群大約自然增加百分之三十,如此算來,一年後將會有四萬匹,五年後將有十萬匹。
而在此期間,魏延買來繳獲所得戰馬有十萬餘匹,算上繁殖,估計會有二十萬。
如果算上戰爭消耗和自然死亡消耗掉三分之一的戰馬,五年後,魏延中央軍至少也有二十萬戰馬,因為騎兵比較難訓練,若是魏延訓練出十萬騎兵,那基本上能夠做到每個騎兵有兩匹戰馬,接連換乘,一夜奔襲至少能達到四五百里,這樣的機動力量可以掃蕩大多數勢力。
為了防止敵對勢力搶奪馬匹,這些牧場都靠近兵營,附近還有一個屯田鄔堡成掎角之勢互相照應。
至於那些牛、羊、犬一開始也養在牧場裡,也採用優生優育的選育法,爭取耕牛、奶牛、山羊、獵犬的品種越來越好。
魏延從屯田兵團裡抽調一萬人,全部調撥給田疇,去牧場養馬兼養牛羊狗。
田疇從幽州招募一百多名養馬師,作為各個牧場的總牧師,來培訓那一萬人如何養馬。
即便如此,魏延還是覺得馬匹不夠使用,所以他發文大興馬政,鼓勵各個世家大族或寒庶地主都可以在他們的田地邊緣種植牧草,既可以鞏固水土,又可以放牧牛馬。
魏延還向全天下收購馬匹,價格都在市價之上。
許多寒庶地主都擇山腳、河邊等荒地種植苜蓿等牧草,飼養幾十頭或幾百頭馬匹,能夠培育出戰馬賣給軍隊,獲利便會高於田租所得,如果能夠培育出好馬,獲利便遠高於田租,但如果培育不良,就只好低價賣給自耕農和官府做挽馬之用,但所獲取的利潤也與田租持平。
對於這些寒庶地主而言,養馬不耗費田地,所用的牧場都是貧瘠土地,先期投資就是配種費,因為種馬太貴,許多牧場主便去官方牧場配種,配種費雖高也比種馬價格低多了。一旦培育成功,只要精心按照太僕丞下發的冊子好好養殖,繁殖率很高,存活率也很高,他們可以高價聘請中高階牧師和獸醫前去為他們指導。
五年之後,魏延除了在官辦牧場裡有二十多萬頭戰馬,從民間的世家大族、寒庶地主處買來十萬多頭戰馬,尤其是寒庶地主處飼養的馬匹多達七萬多匹。
這麼多馬,每年精細飼料耗費無數,是個無底洞,靠賦稅和屯田所得去支撐,太過吃力。
魏延便想起了後世某個自由貿易港裡風靡全港的賭馬,雖然經常有人傳說誰賭馬中了多少錢,但賺得更多的是官府。
魏延吸收這個成功的經驗,創立了賽馬博彩制度,準備以馬養馬。
先在宛城建立一所賽馬場,完全按照某港的賽馬場佈置,階梯形看臺將佔地一百畝的賽場圍住,看臺上可以容納一萬多人駐足觀看,同時由賽馬司的人員負責點開賭局。
每天賽兩場,賽前二刻鐘,參賽馬匹在賽場繞場踱圈,讓賭客觀看參賽馬匹的競技狀態,然後賭客根據自己的判斷湧向投注窗下注,一直持續到開賽前一刻鐘。一倍賭注為十錢,也可以多倍下注。十匹馬同場競技,能夠壓中第一個或第二個到達終點的馬匹,都可以贏得獎金。獎金額按投注總額而定,一旦冷門馬奪冠,獎金就高,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