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吳三桂道:“孩兒讀書不多,不知這十六字什麼意思?”

吳襄嘆道:“這十六字是說,這次的事情,是老天給我吳家的磨難,更厲害的懲罰還在後面;如果要躲避此劫難,就去滿洲找范文程吧。那范文程是我多年老友,自從他去滿洲之後就斷了來往,此事本無人知道,這瞎子能一口道破,看樣子真的是天意了!”

明朝時候的人,頗為相信天命,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吳襄和吳三桂父子再無他法,只有準備去滿洲找范文程了。父子二人都是武將,當天晚上就開始準備,到了第二天,果然那份宣佈吳襄降職的佈告到了錦州,而且來宣旨的太監,似乎對吳襄頗為不友善。

第二天晚間,父子二人聽到府外鬧哄哄的,竟然是大批東廠侍衛前來抓人,說是捉拿反賊吳襄、吳三桂父子。父子二人都是大吃一驚,沒想到這麼快就讓人知道了自己要叛變,兩人匆匆的從後門逃走,好在吳三桂的母親已經過世,父子二人並沒有什麼牽掛,所以也不覺得太過心痛。

第三日清晨,父子二人已經到了遼河邊,看著東方生升起來的太陽,吳三桂對天發誓:總有一天,我吳三桂會打回北京,殺了狗皇帝、閹黨和信王,奪回摯愛的表妹盈盈;如若今生不能做到此事,吳三桂來世豬狗不如!

吳襄看著目露兇光的兒子,嘆了口氣,心中也不知道是什麼滋味。只是他給滿洲帶去了火藥配方,那滿洲大汗應該不至於虧待自己父子;加上范文程又是多年好友,這一趟叛國去滿洲,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吧。

這一日,已經臨近除夕,就在陌生的遼河邊,吳襄想起了萬里之外的家鄉——煙花三月的美麗揚州,心中的鬱悶達到了頂點!

(吳三桂叛國,是一個伏筆,後面自有作用,嘿嘿!反正,打下遼東再抓回來,慢慢的折磨至死,就讓袁崇煥的悲慘遭遇,給吳三桂享受吧……)

第四十章 漁翁得利

兵部免去吳襄職務的命令,是程真找到魏良卿和崔呈秀辦的,這件事情辦得相當漂亮,不但將吳三桂父子逼反,更重要的是給了魏忠賢一種假象:這是一個好色的王爺,為了女人,他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信王越好色,那麼對他魏忠賢就越不會產生威脅,他九千歲就越放心。

東廠侍衛去抓吳襄,其實根本沒有這麼回事,那不過是程真命令王承恩,找人假冒的。吳襄心中本來還殘存一絲希望,就這麼給逼著反了。雖然這一手程真玩得相當漂亮,但是程真不知道,他玩得最漂亮的不是這一步,而是瞎子那一步。

那瞎子是程真找人假扮的,他只是想到范文程是漢奸的領頭人,漢人要叛國肯定去投奔范文程,所以就讓那瞎子說了這麼十六個字。這下歪打正著,因為恰好吳襄和范文程有私交,而且這份私交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吳襄堅定不移相信,這是天意!

如果程真知道他亂掰的十六個字還有這種效果,估計嘴巴都要笑歪了。

吳三桂先於歷史叛變了,這讓程真很得意,因為他改變歷史了,歷史上有名的大漢奸竟然是他一手造成的;雖然吳三桂是個將才,但是程真潛意識裡對他印象極差,所以也不覺得逼反了他很可惜。

吳三桂年紀還小,去了滿洲也弄不出多大動靜來,難道還怕他麼?如果吳三桂在滿洲真起作用了,將來統一天下也好玩一些,逗逗這個死漢奸也不錯……這件事讓程真信心大增,既然大漢奸吳三桂都可以玩弄於股掌之間,又何必怕魏忠賢這個死太監。

程真顯然忘記了,吳三桂還只是個十七歲的毛頭小子,而魏忠賢也不是個真太監,而是個長了雞雞的假太監。

更讓程真沒有想到的是,他出於私怨陷害吳三桂,導致吳襄和吳三桂父子叛國的事情,竟然成了嚴重的改變了歷史發展的軌跡。過年之後,也就是天啟七年,以吳三桂事件為導火索,一系列的鉅變開始發生。

※※※

前一段日子,程真救了熊廷弼,因此發生了熊廷弼自焚身亡的事情,經過程真派出王承恩一番造謠,這些事情被算在了閹黨的頭上。因為熊廷弼乃是一時名將,在保衛遼東邊疆之時,可謂是戰功赫赫,稱得上是一時名將,國家棟梁。所以熊廷弼這麼一“死”,導致群情激奮。

東林黨的正人君子們,尤其是楊漣和左光斗二人,滿心憤慨,積極無比的上書彈劾九千歲魏忠賢,要朝廷給個說法。楊漣最為激進,上書列舉了魏忠賢二十四項大罪,要求將魏忠賢交由刑部審訊發落。

當時跟隨楊漣和左光斗一起上書的,還有百餘名在京城的官員,比較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