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0部分

推移,在遍尋無果的情況下,兵蟻們終於漸漸散去。

它們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鑽入土中,彷彿冬眠般再無聲息,巨大的巢穴再度恢復了平靜。

沈奕看了一下手腕上的血腥紋章,低語了一聲:“三分鐘。”

然後他問工兵:“我是在哪裡迴歸的?”

“這裡。”工兵一指螢幕:“你在地下行進的時候偏離了指定路線,現在你是在另一條通道上。要想回到指定路線上,你必須……”

工兵的手指在螢幕上划動:“你必須穿過這條通道,在下一個交岔口轉彎。好訊息是你比預定計劃多突破了一百二十米,現在是在螞蟻巢穴七百二十米的縱深處,可以說已經深入到敵腹中心地帶。如果你能保持這個速度,你最多隻需要再回來一次就能見到蟻后了。”

“知道了,回放錄象,這次從我使用地行術開始,到我離開地下為止。”

隨著錄象回放,沈奕仔細觀察著自己地行時兵蟻們的地面表現。

他看得很仔細,對每一個畫面都不錯過,時不時的還要重放一次。對於一些鏡頭更是連續不斷的播放,反覆的看了又看。

然而無論M7的成員們如何觀察,卻始終看不出錄象裡這些兵蟻們的表現有何值得研究之處……

“看出什麼了嗎?沈奕大哥。”園丁小心問。

“恩,你們看我目前的突破位置是在七百二十米深度。從螢幕上看,這裡一共有五十條通道,我數了一下,在這裡出現的兵蟻一共是三百隻左右。再加上先前的一百隻,也就是說,整個七百二十米範圍圈裡,負責守衛的兵蟻一共只有四百隻。”

“這麼少?”領主和園丁都驚撥出聲。

工兵也感到不可理解:“螢幕上看起來可全是它們,說一千隻兵蟻全在這我都相信。”

沈奕笑了:“這就是最有意思的地方。你們看……”沈奕將畫面定隔,然後指指畫面上行動的兵蟻群說:“你們看,從外表上,我們根本看不出兵蟻們之間樣子的區別。它們看起來完全一樣,無法區分。再加上電子蜂能夠收穫的視野始終有限,主要鎖定在我這裡,通道空間本身又狹小,因此給人一種密密麻麻到處都是黑螞蟻的錯覺。可如果我們拋離狹礙的視角,從全域性去看……就會發現其實並不是這樣。”

“黑螞蟻巢穴是一個非常講究對稱建築的巢穴。假設蟻后位於這個巢穴的最深層,那麼整個巢穴的縱深就是一千八百米左右。從目前看,蟻穴是每六十米為一層,每層通道大約四條,總計三十層,通道數應該在一百二十條左右,平均下來每條通道有兵蟻八隻左右。”

“乍看起來,當我進入攻擊圈的時候,所有的兵蟻都在向我這邊衝擊,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你們注意看,這些兵蟻並不是胡亂出擊,它們非常懂得配合,最重要的是,它們甚至懂得把守要道。”

沈奕指指螢幕上的各處通道:“這裡,這裡,還有這裡,每個地方都有部分兵蟻進行協同防禦。真正負責進攻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兵蟻其實依然有著自己的防守地盤,只不過由先前的靜態防禦轉化成了動態防禦。其中部分兵蟻負責原地守衛,部分兵蟻負責出擊,數量大概是一半一半。由於它們數量眾多,看上去又都是一模一樣無法分辨,無論我們把鏡頭轉到哪個方向,看到的都是大量的兵蟻存在,卻不知其實有相當部分是重疊的。再加上兵蟻本身就體形巨大,一條通道容納十多隻兵蟻,看上去更已經是黑壓壓一片,容納二十隻,那就好比罐頭裡的被擠滿的沙丁魚,連翻個身都難,所以才會導致我進退維谷,可真要算實際數字,其實沒多少。”

“原來是這樣。”領主明白了:“這麼說,所謂的黑螞蟻攻擊圈,其實還是區域性的防禦策略,只不過是一種更加動態的體現?”

“沒錯,所謂的攻擊圈,那都是冒險者對它們的叫法。要知道並不是所有冒險者的看法都是正確的,其中有些甚至根本就是猜測。單純的以其他冒險者的評價來分析對手,難免就會出現差錯,所以最終還要是要依靠自己的觀察才能得出準確答案。黑螞蟻採用的,其實就是拉網式的防禦體系,這種防禦體系最大的好處在於,它的佈防範圍很大,疏而不露,既充分利用了地形,又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兵蟻數量。一方面透過駐守兵蟻來把守要道,另一方面則透過主動出擊的兵蟻來靈活補充各通道守護力量,所以要想突破非常困難。”

“你在開玩笑嗎?黑螞蟻還會佈陣?”小護士怪叫。

參謀輕咳了一聲:“蜘蛛的網,在結構上可是被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