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天健聽罷之後點點頭,對於付德明所說,他現在也有比較清晰的瞭解了,雖說歷史上經常說崇禎是個倒黴的皇帝,接手了一個大爛攤子,不但趕上了遼東出了女真建奴造反,而且還遇上了罕見的北方大旱,但是實際上待到肖天健來到這個時代之後,卻發現真正的旱災雖然存在,但是卻並不單單只是天災,其中更嚴重的是**造成的。
明末時期,經過二百多年的特權階層的大規模土地兼併之後,普通老百姓的農田基本上有近半都被兼併到了特權階層手中,官府官員更是貪墨成風,許多農田水利建設都名存實亡,根本沒有人去關注這種事情,而實際掌握大量土地的那些有錢地主,又各自為政,誰也不會考慮整體的灌溉問題,僅僅是照顧自己家田間地頭上的水利設施,所以漸漸的原有的農田灌溉設施基本上都荒廢了下去。
一般年景之下,如果老天開眼,老百姓看著自家那幾畝薄田,倒是還湊合著能應付過去,可是一旦遇上了像這樣的大旱之年,老百姓們就徹底抓瞎了,即便是有些地方明明有水源,可是因為溝渠淤塞不通,也無法將水源引入到田中灌溉。
可是既便如此,因為遼東戰事,朝廷連年加餉,造成地方財政也跟著吃緊,各地地方官府也更加無力考慮興修水利的事情了,反倒是變本加厲的將這種加餉分攤到普通老百姓身上,逼得老百姓種田一年下來,不但沒有盈餘,反倒還要倒貼,如此惡性迴圈下去,才會造成了各地形成大量的流民,一有人振臂高呼,便立即從者如雲揭竿造反,最終傾覆掉了大明王朝。
所以說肖天健現在已經明白,大明朝的滅亡不單單只是天災運氣不好的原因,而是整個社會架構已經出現了問題,即便是沒有建奴的興起,這大明王朝也絕難繼續維持多久。
聽罷了付德明的話之後,肖天健揉著額頭對付德明說道:“付先生所說有理,雖說眼下旱情已成定局,但是我們也不能坐等老天給咱們下雨,必須要儘快組織咱們轄地內的百姓展開自救,否則的話以我們的糧食儲備,即便是將所有兵將都撒出去搶,估摸著也很難解決我們轄地內這數十萬百姓的吃飯問題。
疏浚渠道的事情我看不要遲疑,付先生立即安排下去,令各地保長組織人手幹起來,務求儘快使得重要的田地得到有效的灌溉。
至於打井之事,也不要耽擱,我們可以給各地百姓提供工具,供他們打井使用,同時調集工匠趕造各種水車,送至田間地頭以供老百姓們灌溉之用!總之要想盡一切辦法,先解決我們轄地內大旱的問題!這種事你們這些人就要多想辦法才是!”
付德明躬身領命,但是接著說道:“可是現在還有一個麻煩的事情,雖然將軍已經率軍將官軍擊退,但是也僅僅是將官軍的主力逐離了我們轄地之內,幾戰下來之後,許多官軍被我軍打散,流竄到了附近的山中,近期在我們轄地之內已經犯下了諸多慘絕人寰的大惡,假如這些潰兵不清的話,那麼即便是我們想要召集人手大規模的進行疏浚渠道之事,恐怕也很難開展起來!
所以假如想要順利的實施渠道疏浚之事的話,這些潰兵的問題就要儘快的解決才行!
再者,疏浚渠道各處都需要大量的人手,除了陽城縣當地百姓手中尚有餘糧之外,沁水、垣曲、澤州等地的新獲地盤之中的老百姓手中幾乎沒有餘糧,如果組織他們疏浚渠道的話,就需要大量的糧食,這一點恐怕是將軍也要考慮到的!”
肖天健聽罷之後,又是一個頭兩個大,對於此戰打散的官軍潰兵的事情,他當然心中有數,但是一提到糧食的事情,他便有點頭大,雖說去年夏收和秋收刑天軍積累下了不少的糧食,但是這些糧食在經過這幾個月的消耗之後,也僅夠刑天軍吃到夏收之後,如果都拿出來現在投入到疏浚渠道解決旱災問題之中的話,那麼鐵定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他刑天軍的戰兵是要打饑荒的。
肖天健從來不覺得一支軍隊能餓著肚子還能戰力旺盛,吃飽飯在這個時代的軍隊之中,是當兵的最低階的需求,特別是作為他們這樣的一切要靠著自己動手的義軍來說,讓官兵吃飽肚子才能驅使他們上陣,否則的話一切便都是空談,他之所以這兩年間,能率領麾下兵將連戰連勝,其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讓手下的官兵們各個都吃飽飯,能在這樣的亂世之中掙扎著活下去。
如果眼下糧食都投入到賑濟災民的事情中去的話,那麼刑天軍的兵將鐵定就沒法吃飽飯了,如此一來,刑天軍的戰鬥力鐵定會被大幅度削弱下去,一旦朝廷那邊再緩過神的話,再給他來一次如此規模的進剿,那麼他就不敢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