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點,但是這也是為了更大的爆發,到時候一定讓大家驚喜的!)
第六十二章 總結
聽罷之後肖天健樂得也是見牙不見眼,一方面連贊刁正這一次乾的漂亮,一方面也慨嘆高起潛的無能,這真乃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同樣都是大明的官軍,宣大、山西的兵將們跟著盧象升的時候,敢和韃子正面相抗,但是號稱第一強兵的那些關寧軍到了高起潛這個閹貨的手下之後,卻變成了一幫鼠輩,明明他們掌握著戰場的絕對優勢和主動權,而這幫官軍卻愣是被刁正打得滿地找牙,可見跟錯人的後果是多麼嚴重,崇禎寵信高起潛這麼一個蠢貨,他這天下要是能坐的穩那還真就是見鬼了。
肖天健是個善於總結經驗之人,當即下令李信將這一戰的情況詳細的記錄下來,並且作出詳細的分析,檢討此戰雙方排兵佈陣以及使用的策略的優劣之處,隨後整理成冊,編入到刑天軍的經典戰例範本之中,下發到隊將以上的軍官之中供其傳閱學習,同時也下發到各講武堂之中,供學員兵學習。
而李信對於肖天健這種作風非常欽佩,作為一個利益集團的主帥,肖天健這麼做是極其難得的,因為他們的集團現在越來越大,不可能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到每一場大規模的戰事之中,所有單靠個人在戰場上獲取經驗,顯然有很大的不足之處,而肖天健卻恰恰是看到了這一點,對於每一戰都會要求記錄詳細戰況,並且加以分析,大家一起討論總結指揮者的得失之處,然後將這些戰例下發供各級軍將參閱,如此一來,別看一些大戰許多軍將無法參與,可是卻可以詳細的瞭解到這些大戰的詳情,從中汲取到相當的經驗,這也是刑天軍軍將們逢戰善於用兵的關鍵,短時間之內,便可以迅速的成長起來成為一個合格的指揮者。
要知道肖天健這麼做,可是和當下大明的軍將們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眼下大明的軍將們多是世襲得到的軍職,而且對於控兵、用兵、練兵是各自都有祖上傳下來的一套經驗,而且這些經驗對於這些軍將們來說,是他們依仗來吃飯的本錢,被他們視作絕對密不外傳的東西,除了子嗣之外,絕不會輕易傳給部下的,所以現在大明因為連年的戰亂,朝廷不得不倚重於這些軍將,使得軍將們開始逐步的形成了軍閥集團,各自開始隱隱間有些形成了擁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局面,以至於朝廷也開始對他們這些軍閥集團們投鼠忌器,輕易不敢動他們,哪怕他們往往一個敗仗接著一個敗仗的打,也輕易不會像朱由檢對待文官那樣,動不動就對他們罷官砍頭,而軍將們看到了這一點,更是知道兵馬對他們的重要性,輕易在戰場上不敢死戰,拼光他們的老本,只要兵馬還在,朝廷就拿他們沒好辦法,大不了就斥責一通罷了,這也是這些年來,大明對付韃子還有變民軍越打越不如以前的原因。
可是肖天健不吝於將這些經驗傳授給各級軍官,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高階軍官們因功還有他們的經驗便對肖天健形成尾大不掉的情況,反正刑天軍合格的軍將成長非常之快,不在乎一個兩個不聽話,想要擁兵自重之人,只要你不聽話,有得是想要上進的軍將在後面排著隊等著呢,拿掉你一點也不會影響到軍隊的戰鬥力,如此一來,高階軍官們都會有一種壓力,就如同逆水行舟一般不進則退,不由得他們不在戰場上拼命,否則的話這種地位對他們來說並不穩定,稍有懈怠便會被人取代。
除了刁正這一戰之外,此次肖天健率兵北征,軍中還帶了相當一批文員,這些人主要的工作並不是打仗,而是隨軍用他們的筆記錄下這次北征之中各種遇到的事情,大到戰事的總結,小到針頭線腦的一些瑣事,都被肖天健要求詳細記錄,然後加以匯總整理,統計出這一次他們北上所遇到的問題,以後一旦再次北上的時候,這一次積累的經驗便可以避免以後再出現,李信眼下雖然時常帶兵跟著上陣打仗,但是暫時他還是隸屬於文吏系統,所以便負責一些這方面的工作,對於肖天健的這種安排,李信自然是連連稱絕,幹活也非常用心。
當聽罷了這些刁正麾下的傳騎敘述過此戰的戰況之後,肖天健揮手讓他們下去休息,暫留軍中待命,但是又一個年輕的什長最後又對肖天健說道:“啟稟大帥,小的險一些忘了一件事,此次刁副都統派我等來報信的時候,專門給卑職交代過,他說此戰我等之所以能大敗高起潛,和軍中哪位陸先生還有莫大的關係,陸先生對於刁副都統此戰,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議,告知刁副都統此戰關鍵就是不計代價要先打高起潛的中軍,所以刁副都統採納了陸先生的意見,開打之後便率部直撲高起潛的中軍,高起潛畏戰逃走,結果導致官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