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山海關之內,也迎來了一支兵力多達四萬左右的大軍,為首的正是大中皇帝肖天健,同樣山海關之內的大中軍包括吳襄麾下的明軍兵力也達到了七萬之眾,實力比起關外的建奴大軍來說,並不弱於建奴大軍多少。
而就在這個時候,皇太極剛剛抵達山海關,便得到了一個噩耗,有人從關內帶出了一個訊息,說阿巴泰和豪格所領的建奴右翼大軍,在此前的十天前,在通州被大中皇帝肖天健領兵一舉擊潰,其二人所率三萬多建奴軍兩天之中,被大中軍主力幾乎盡數全殲在了通州和順義一帶,幾乎無人逃出關外,僅有少量的蒙古騎兵,以小股潰兵的形勢,分別從密雲一帶的邊關,棄了戰馬,翻出了關牆,逃回到了關外,同時訊息說的很明白,右路軍奉命大將軍阿巴泰於大戰當日,便被大中軍陣斬於亂軍之中,正藍旗旗主豪格在順義被大中軍攔截,兵敗之後不知所蹤。
皇太極以及麾下清國諸臣聽聞此訊息之後,各個都如同被雷劈了一般,當即便傻了眼,皇太極更是聽聞此訊息之後,當場吐了一口血,險一些立即便暈了過去。
皇太極最擔心的事情,終於還是發生了,他派出的這路右翼軍,最終沒有成為他們獲取勝利的砝碼,倒成了送給大中軍的一桌盛宴,全部被大中軍給一口吞了下去。
要知道這次阿巴泰之敗,對於他們大清國來說,是何等沉重的打擊,這麼多年來,他們這幫野豬皮的兒子,還沒有人死在明軍抑或是敵人的手中,阿巴泰卻成了第一個當場陣亡於戰場上之人,同時一同損失的還有整個正藍旗的全部兵馬,而作為正藍旗旗主的豪格此時也生死不明,這會兒尚未有訊息說他逃出關外,那麼也基本上可以說豪格估摸著也是凶多吉少了。
除了正藍旗之外,一起完蛋的還有漢軍鑲紅旗全部,正白旗大部以及蒙古旗一部還有部分蒙古外藩的蒙古騎兵以及大批跟役包衣,總之損失之大,讓建奴上下無不震動,同時也大驚失色。
多爾袞在山海關雖然敗的很慘,但是好歹損失的多為漢軍和蒙古人,多爾袞和多鐸的兩白旗的旗兵損失並不算很大,但是豪格的正藍旗這一次卻是全軍盡墨於關內,這樣的一旗的兵馬成建制的被敵軍消滅,在建奴成軍史上還尚屬第一次,這對於人丁不多的韃子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到了極點的打擊。
同時對於建奴軍上下人等的心理來說,無疑也是一次巨大的打擊,本來他們此次南下,想要達到的目的,到現在除了拿下了山海關以外孤懸的寧遠之外,殲滅了一些明軍,除此之外,他們可以說是一無所獲,相反卻近期連吃敗仗,先是攻打山海關不克,損失眾多兵馬,現如今一下子整個右翼軍三四萬兵馬被人又一鍋端掉,連番敗仗死了一個饒餘貝勒,丟了一個武親王,另外還損失了兩個漢軍旗固山,四個漢軍旗梅勒章京……
第九十章 皇太極的恐懼
而且這個時候山海關之內又傳來訊息,說大中朝皇帝肖天健,在殲滅了阿巴泰所部之後,已經集結了四萬大中軍精銳兵馬,也趕至了山海關一帶,使得山海關一帶的大中軍兵力激增到了十萬(訊息有很大的水分,實際上即便是加上吳襄麾下的兩萬明軍在內大概也就是七萬人還有點不足!)
皇太極到了這個時候,所有破關進而控制燕雲之地的幻想到此也就徹底破滅了,大中軍的戰鬥力之強悍,現在他們都徹底領教了,而且皇太極和多爾袞這些奴酋們,都已經徹底看出來,以他們建奴軍的戰鬥力,一比一的情況下,絕對不是大中軍的對手,別看他們現在還有十二萬兵馬,似乎在兵力上佔了點優勢,但是實質上他們都明白,在大中軍主力抵達山海關之後,他們這一次再無機會攻入山海關,將大中軍擊敗並且控制住燕雲之地了。
所以現如今他們到底該何去何從,已經擺在了他們的面前,接著在山海關打下去嗎?為了什麼?目的又是何在?在大中軍主力進抵這裡之後,想佔燕雲之地,那是笑話,攻破山海關有可能嗎?估摸著沒有!所以留在這裡繼續打山海關,已經沒有了實際意義,十幾萬人馬人吃馬嚼,天天要消耗多少糧食?留在這裡只是空耗他們大清本來就不厚實的底子。
但是現在撤嗎?這也不好說,他們建奴自起兵之時,什麼時候吃過這麼大的虧呀!就這麼撤走的話,任皇太極、多爾袞、代善、濟爾哈朗、多鐸……等一眾奴酋,誰都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
特別是皇太極,他身為大清皇帝這次御駕親征,屁毛沒有撈著,只打下了個寧遠城,還損失了這麼多人馬,連他兒子武親王豪格,這會兒都生死不明,不知下落,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