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書呆子和幾個兄弟的模樣。
朱由校不喜歡長篇大論的訓人,所以朱由檢馬上就把他的當耳旁風,繼續興高采烈的擺弄起馬克沁機槍來。
馬克沁機槍即馬克沁重機槍。
馬克沁重機槍,中國稱賽電槍,該槍為英籍美國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於1883年發明,並進行了原理性試驗,1884年獲得專利。
在馬克沁機槍出現以前,人們使用的槍都是非自動槍,子彈需要裝一顆發一顆。戰爭勝利的決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裝彈速度的快慢,很多人還沒有來得及填上第二發子彈就莫名其妙地被擊斃了。而馬克沁的機槍,在發射瞬間,機槍和槍管扣合在一起,利用火藥氣體能量作為動力,透過一套機關開啟彈膛,槍機繼續後坐將空彈殼退出並拋至槍外,然後帶動供彈機構壓縮復進簧,在彈簧力的作用下,槍機推彈到位,再次擊發。這樣一旦開始射擊,機關槍就可以一直射擊下去,直到子彈帶上的子彈打完為止,能夠省下很多裝彈時間。
這是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機槍。它的自動動作是利用火藥氣體能量完成的。在子彈發射的瞬間,槍機與槍管叩合,共同後坐19毫米後槍管停止,透過肘節機構進行開鎖,同時槍機繼續後坐,透過加速機構使槍管的部分能量傳遞給機槍,使其完成抽殼拋殼,從而帶動供彈機構,使擊發機待擊,壓縮復進簧,撞擊緩衝器,然後在簧力作用下復進,將第二發子彈推入槍膛,閉鎖,再次擊發。如此反覆,每秒10餘次,每分鐘可發射600餘發子彈。
為給因連續高速射擊而發熱的槍管降溫冷卻,馬克沁還採用水冷方式。這也是為什麼這種名槍會有那麼粗大的槍管,那是馬克沁機槍的水冷裝置。
馬克沁重機槍首次實戰應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羅得西亞英**隊與當地麥塔比利——蘇魯士人的戰爭中,在一次戰鬥中,一支50餘人的英國部隊僅憑4挺馬克沁重機槍打退了5000多麥塔比利人的幾十次衝鋒,打死了3000多人。
該槍還在試製階段時,清政府即對這種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早在1888年就由金陵製造局開始引進仿製,從此,中國開始進入重機槍的製造時期reads;。
由於當時該槍尚處在雛形,使用黑藥鉛彈,經仿製後發覺不甚適用,於1893年停造,僅生產了30餘挺,部分用於朝鮮戰場。
真正讓馬克沁出風頭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德軍裝備了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在索姆河戰鬥中,一天的工夫就殲滅60000名英軍,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從那以後,各**隊相繼裝備馬克沁重機槍,馬克沁由此成為聞名的殺人利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馬克沁早已不算先進,但仍然還有應用。德軍一線部隊由於步坦協同的需要開發了mg34通用機槍和mg42通用機槍,但mg08式馬克沁機槍仍然在德軍二線部隊中服役。在中國,馬克沁機槍被仿製生產,稱民24式重機槍在歷次會戰中都有不俗表現。建國後,民24式馬克沁機槍仍在中國民兵中廣泛使用,直到70年代末期。
這種殺人利器的有效射程是2000米,如果採取仰角射擊最大射程是3500米左右,在索姆河戰鬥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打傷60000名英軍就是用這種方法。
不得不說,天啟帝很會挑武器。這東西在哪個年代都是大殺器,要知道凱申物流他們帶來的93式迫擊炮的射程也才5564米,可謂大殺器。
“太快了!太快了!”
信王朱由檢正打槍打得過癮,冷不防金靈兒在一旁按著計算器說的一句話讓他差點嘎的一聲抽過去。
“你剛才用掉了大約3000兩左右的彈藥。”
朱由檢整個人一哆嗦,馬上不敢打了,連忙離開槍管發燙的馬克沁機槍去找他哥哥,一邊走還一邊不停的說。
“太貴了!太貴了!”
天啟帝朱由校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把五三式,五六式,三八大蓋和馬克沁機槍給裝起來,聽到朱由檢的話馬上笑了。
“李鴻章也是這麼說的。”
“李鴻章是誰?”朱由檢好奇問道。
“一個裱糊匠reads;。”朱由校一臉淡定的說。
朱由檢納悶,自己哥哥怎麼會認識一個叫李鴻章的裱糊匠。
作為這幾個月來,熟讀另一個位面的後世幾百年歷史的皇帝,他怎麼能不知道大清的“裱糊匠”李中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