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一系列天才的理財政策下來,加上政府沒有錢賑災也沒有錢給軍戶發兵餉,於是百姓紛紛自力更生,軍隊紛紛譁變,主動走上了通往梁山的不歸路。

其中日後我們眾所周知的,崇禎元年,高迎祥反,崇禎三年,張獻忠反,李自成反reads;。

順帶一提,崇禎對反賊這些人觀感一直很好,大明朝自朱元璋起的傳統就是造反肯定是官吏逼的,人民都是善良的,於是每次崇禎都強調“流寇亦朕赤子也”,一律要求只要肯招安就必須免罪,連燒了朱家祖廟的張獻忠也不例外,因為他也知道農民是真的活不下去了。但是,另一個問題是招安這些人同樣需要錢,於是,在發現招安之後也只能像以前一樣餓肚子之後,李自成,張獻忠紛紛玩起來打輸了就投降,投降了再起義這個把戲,流寇越來越多,而且,令明政府鬱悶的是,鎮壓這些刁民同樣需要錢,而且是更多的錢——在很快的把萬曆和天啟留下的那點家底掏空之後,在中原遍地烽火之後,東林黨再一次丟擲了另一個命題——內庫肯定還有錢!

天子肯定有錢不可能沒有錢如果沒有錢那天子還是天子麼所以你必須有錢一定有錢沒有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象的。於是,所有的大臣,特別是那些出鎮遼東和出繳“流寇”的官員們,無不極力獅子大開口,想從紫禁城裡榨出點油水來。

以遼西為例,袁崇煥一口氣從崇禎手中要了幾十萬副盔甲和幾百萬兩軍餉,聲言沒有軍餉便有兵變之虞,他的要求得到了滿足,他之後的大將們就一個挨著一個的朝皇帝要錢,不止一個、不止一次地威脅崇禎,如果不給餉他們就要給朝廷好看!其中祖大壽甚至揚言一個月內軍餉不到,他就要去滿清那邊了。而且更過分的是,這些人拿了錢之後,仍然不幹活。

例如,崇禎四年,大淩河之戰前,山海關總兵吳奢(吳三桂他老子)執掌的十五個野戰營加上輔兵共有八萬兵,這八萬關寧鐵騎一年的軍餉是一百四十萬兩銀子。崇禎皇帝曾把吳奢找來,要他出兵去救祖大壽,崇禎皇帝覺得八萬人不少了,比後金的男丁都要多。但是——老吳將軍立刻就忘記了他領的是八萬兵的餉,極力爭辯說戰兵只有十五個營,所以是三萬而不是八萬關寧鐵騎。崇禎說三萬也不少了,也能幹很多事情了。於是吳老將軍又連忙補充,其中真正能戰的只有三千家丁,那三萬戰兵只能種種地——最後被逼上前線後,吳家父子就拋下友軍逃走了。

為了籌措軍餉,崇禎把皇帝的金銀器皿、甚至大殿裡的銅壺都當掉了,宮女不夠也不敢招,整日節衣縮食,袖口磨破了就補補再穿,結果李自成破北京的時候,發現崇禎除了龍袍只有粗布衣,把零碎什麼的都折價算上內庫也只有數萬兩銀子——但闖軍從吳奢在北京的家裡就抄出了二百萬兩以上的白銀。

武將不幹活,文官也撂挑子。

崇禎元年,吏科給事中韓一良大概是想出把風頭,專門寫了封奏章響應皇帝懲貪的號召,還煞有其事地分析說:“如今何處不是用錢之地?哪位官員不是愛錢之人?本來就是靠錢弄到的官位,怎麼能不花錢償還呢?……有數的那點薪水,上司要打點,來往的客人要招待,晉級考核、上京朝覲的費用,總要數千兩銀子。這銀子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會從地裡冒出來,想要郡守縣令們廉潔,辦得到麼?我這兩個月,辭卻了別人送我的書帕五百兩銀子,我交往少尚且如此,其餘的可以推想了。”

崇禎認為深得要領,讓韓一良大聲朗讀本章,還說:“韓一良所奏,大破情面,忠鯁可嘉”,就要升韓的官。而吏部尚書王永光不陰不陽的請求皇帝,讓韓一良點出500兩銀子的具體人來。韓一良當場就汗流浹背,支吾說得自風聞,崇禎連續追問了幾天,韓一良就抓出兩個魏黨死狗來充數。當崇禎再讓韓一良念本章時,韓一良早就沒有了第一次朗讀的神氣。年輕的皇帝只好自己給他念了一遍,唸到“此金非從天降,非從地出”這兩句,不禁掩卷而嘆。

當時的首輔周道登,一次崇禎問他“宰相須用讀書人,當作何解”,結果他瞠目結舌,回答不出來,呆了半晌才說“容臣等到閣中查明回奏”。這時崇禎已經頗為不滿,接著又微笑的問他“近來諸臣奏內多有‘情面’二字,何謂情面?”結果此人還是答不上來,但又不好意思再說“查明回奏”,只得把情面二字顛倒,“情面者面情之謂也”。

這樣的大臣,說句不厚道的話,如果崇禎不把他們趕回家去,那才是真的腦袋發昏了。

崇禎很快就看透了東林的作為,好幾次怒不可遏地當面斥責大臣:你們每每上疏求舉行召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