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額達到一億三千二百餘萬臺幣。”
“我父親的古代書畫收藏開始於上世紀的20年代初期,他在主事軍政之餘,曾經常到京津地區書畫店和古董鋪去“尋古”。1924年秋在天津一家舊書店的舊紙堆中偶爾發現一軸古畫。因年代久遠,畫面上一片汙垢。”
“但依稀可見所畫的是一鬆一楓,樹下有一老者,手提竹籃,筆墨精湛,應是名家之作,但畫上未署名款。店主並不認識他,見他對此畫觀賞仔細,且有購買意願,即開出高價。他並不與之還價,毅然重金購下。後請天津一位知名的鑑賞家鑑定,發現竟然是南宋名畫家李唐的真跡,堪稱國寶。”
“自此之後,他的書畫收藏興趣一發而不可收拾,位於瀋陽大南門帥府內的書畫庋藏處名曰“定遠齋”。後人曾對“定遠齋”作過多種解釋,多數認為是表示齋主“志向高遠”之意。”
張國成笑道:“我對此也有一解,似有安定、平定和穩定邊遠、邊境之意。因為父親有一收藏閒章曰“父子節度”,可以與“定遠齋”寓意兩相印證。”
吳天緣聽著津津有味,能透過隻言片語瞭解很多當年不為人知的內幕,為下一步尋寶提供有利線索。
“後來偽滿洲國文物處理委員會編有一份張學良收藏的《書畫目錄》,共有書畫藏品二百四十一種,六百三十三件,其中煊赫名跡有:李昭道《海市圖》、董源《山水卷》、郭熙《寒林圖》、宋徽宗《敕書》、米元暉《雲山圖卷》等。”
“另外還有趙孟睢⑽庹頡⑼趺傘⑽尼緱鰲⑸蛑堋⑻埔�⒊鷯ⅰⅰ八耐蹺懺ⅰ薄⑹�巍�舜笊餃說熱耍�約叭氈敬笫Φ淖髕貳U餘�罄詞詹賾詵釤觳┪錒葜械氖榛�仄罰�誑谷照秸�唇�だ��埃�蝗飼瀾僖豢眨�磯嗖仄凡恢��佟!�
老人痛心疾首道:“有人當時曾經鑑閱過流散在東北民間的一小部分藏品,其中不乏贗品偽作。至於收藏於奉天博物館期間,是否有人從中以偽換真?已成為一樁永遠難解的歷史謎案。”
“所以除收藏於日本幾家博物館中的部分定遠齋舊藏書畫之外,私人收藏家們出於法律和藏品來源等方面的顧慮,大都深藏不露,秘不示人。直到事隔了近五十年後的1990年,第一批張學良舊藏書畫出現在香港拍賣公司的拍賣會上。我父親事後才從朋友處得知,也曾設想用重金購回這些書畫,雖經多方努力卻未能如願。”
吳天緣十萬美金買下張學良最後留下的日記本,開始交流著,果然有寶藏線索。
“西安事變之後,張學良隨老蔣飛回南京,從此失去人身自由,他曾將書畫委託私人顧問澳大利亞人端納暫為保管。後來趙一荻等人親自將此批收藏護運至浙江省奉化溪口,暫存於雪竇山山頂的中國旅行社一庫房中。”
日記本滔滔不絕道:“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這批書畫藏品又隨他先後輾轉於安徽、江西、湖南、貴州等地,最後轉運到了臺灣。我知道安微有一個寶藏下落,浙江奉化有一個。”
吳天緣直接飛回國內,馬上去安微尋寶,張學良貴為民國四公子之首,無論實力還是眼光都是頂級。能被他秘密收藏的肯定都是重器,何況當年他手裡有很多宋元書畫,每一件都是國寶。
三個人來到安微黃山邊的休寧縣,這裡曾經是少帥修養過的地方,按照日記本指引,果然在一處倒閉的療養院發現線索,直接買下。
“宋徽宗的赦書!”
“董源的山水卷!”
“郭熙的寒村圖!”
“米友仁的雲山水景!”
吳天緣滿意的盤點完這次尋寶收穫,四張宋代珍品,無價之寶,不愧是少帥張學良的珍藏,有品位!
“老闆,我覺得你現在不是在尋寶,而是寶藏主動找你!就是為了讓你發現它們!”
王紅無心一句話提醒吳天緣,這段時間真是如此,想什麼來什麼,要什麼就有什麼!
和古玩接觸時間越長,吳天緣越有種奇妙感覺,緣分更緊密,透過吸收它們的能量,自己也逐漸有了一種奇特聯絡。尋寶越來越簡單,好像有種心想事成的感覺。
第206章 公主又來?
“這裡竟然已經是一座茶園?”
吳天緣第二天來到浙江奉化的農村,眼前是一片大茶園,按照日記本指引,有一個寶箱就藏在裡面。
“買!王紅去聯絡主人,看多少錢能賣!”
吳天緣早就習慣這個思路,遇山買山,遇橋買橋,只要妨礙自己尋寶,全部買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