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無敵嘍!”
胡建民大笑著,吳天緣滿意的把字畫收起來。現在元青花又增加了不少,人物罐自己手裡有三個,絕對是私人之最!
“等下次有機會再去故宮庫房一次,再吸收點宋代能量,宋代真跡太珍貴,都是有數的寶貝。對了,除了王己千,當年民國六大收藏家,手裡宋元珍品最多,去找找?”(未完待續。)
第225章 尋寶四大家
當年民國有六大收藏家,每一個人都是絕對大家,手裡很多真跡。上次的王己千隻是最小輩,手裡寶貝最少,其他五個更猛。
龐元濟,一代收藏巨擘,為六大家之首,其收藏書畫數以千計,被王己千稱為“全世界最大的中國書畫收藏家”。在收藏界與張伯駒並稱為“北張南龐”。他編著的《虛齋名畫錄》、《虛齋名畫續錄》,是從其藏品中選擇歷代精品634幅加以著錄。龐元濟的收藏主要進入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館、蘇州博物館。
張伯駒,河南項城人,其父張鎮芳在袁世凱當總統時為署理直隸總督,因與袁世凱同為項城名門,於是娶袁氏之妹為妻,結成通家之好。張伯駒少年時曾與袁世凱諸子一同就讀新學。與溥侗、袁克文、張學良並稱“四大公子”。
張伯駒的藏品精粹,多是國寶級,且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繪畫和書法,如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晉代陸機的《平復帖》以及李白的《上陽臺帖》等名作。張伯駒將這些藏品都捐獻給了國家,成為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吳湖帆,畫家中應推為第一人。其祖父是清朝的顯宦、金石大家吳大澂,家中收藏極富。吳湖帆的鑑藏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已名噪一時,著名鑑定家王己千、徐邦達皆為其入室弟子。
他藏室的多種雅號,都是從珍貴藏品上得來,因他藏有宋黃山谷《太白詩草》卷和宋米芾的《多景樓詩》,故有“迢迢閣”;因收藏歐陽詢的四幅字帖:《虞恭公碑》、《化度寺》、《九成宮》、《皇甫誕》,故有“四歐堂”
此外,他的藏品著名的還有唐懷素草書《千字文》、宋高宗趙構的《千字文》、宋劉松年的《商山四皓圖》、元趙子昂的《枯木竹石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殘卷和《浮巒暖翠圖》、王蒙的《松窗讀易圖》等唐宋元名跡,至於明清及近代字畫更是舉不勝舉。
張蔥玉,他曾任故宮博物院鑑定委員,國家文物局文物處副處長。1962年國家文物局成立的由張蔥玉、謝稚柳、劉九庵組成的“三人書畫鑑定小組”,張蔥玉擔任組長,為國家鑑定書畫達10萬餘件。
張氏自祖父起,一門三代皆是上海鑑賞收藏巨眼。他一度專收唐宋元名跡,明清兩代的作品基本不收。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他的收藏就與張大千、吳湖帆不相上下。1947年著名學者鄭振鐸先生曾為他編過一本《韞輝齋藏唐宋以來名畫集》,其中記載了不少稀世珍品。如唐周昉的《戲嬰圖》、唐顏真卿的《竹山堂聯句詩冊》、宋易元吉的《獐猿圖卷》等。
他就是愛賭,才被譚敬抓住機會,騙了很多真跡。
張大千曾說,“徐悲鴻說我繪畫是五百年來第一人,我不敢當,若要說五百年來第一精鑑人非我莫屬”,可見他對自己的收藏頗為自負。
張大千的《大風堂書畫錄》是其藏品的著錄,藏有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五代董源的《瀟湘圖》、《溪岸圖》和《江堤晚景圖》,郭熙的《樹色平遠》,方從義的《武夷山放棹圖》等名跡。尤其是石濤的作品,據張大千回憶,一生收藏過500幅。
“按照牛峰的資料顯示,除了移居海外的張大千和王己千,剩下四個人都沒有逃過十年浩劫,在那個動盪時期好多文物被充公,下落不明。這個就是難得的機會,現在我能聽見元代聲音,吸收宋代,正是尋寶的最佳時機。”
吳天緣下定決心,暫時不往外國跑,這幾個月飛來飛去很累,父母過幾天也來京城定居,留在國內好好陪陪家人。但人不能閒著,就從四大收藏家開始尋寶。
按照資料顯示,吳湖帆的原配夫人潘靜淑,嫻靜文雅,擅長詩詞,又善丹青繪事。其作古淡清雅,工整秀潤,洗去脂粉,頗得宋元氣息。
1915年,時年22歲的潘靜淑與21歲的吳湖帆結婚。婚後夫婦琴瑟和鳴,詩畫酬唱,每每有合璧佳作。潘靜淑不僅在生活上照顧吳湖帆,而且在事業上也給予極大的幫助,曾配合吳湖帆校訂刊印了吳大根《澹人自怡草》、吳大澂《愙齋詩存》等著作,更有意義的是,她與吳湖帆歷時數年,將所藏的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