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馬老道快要不行了,蒲陽的心情也有點低落,雖然並沒有見過面,只是電話交道過幾次,而且馬老道給他的完全是一副奸商嘴臉,但想到這個為蒲家服務了一生的老人大限將至,他心情也沉甸甸的。“你爺爺是讓你來跟我學點本領?”
本來他是想要問馬老道怎麼就快不行了,之前通電話還中氣十足。但想想馬老道也算半個修行之人,不是和普通人一樣的疾病纏身的衰落,而是壽元到了,到時候走也會走得很安詳,就是的“善終”。
“善終”是福報,是常言的“五福”之一,既然如此,那也不用太難過。最重要的是,別在這裡勾起了馬小竹的難過,所以他話到嘴邊,改成了另外一個問題。
馬小竹認真的點頭:“爺爺說小蒲叔叔本事很大,跟著您的話,我能學到很多東西,以後也能幫上您的忙,他就直接讓我過來了。”
蒲陽有點汗,馬老道據說小時候見過他,那肯定也清楚他的年紀,只是肯定沒和馬小竹說清楚,所以馬小竹一口一個您字,一口一個叔叔,只是見他之後,覺得太年輕了,又加了一個小字了。
“小竹,這樣吧!你爺爺是和我爸爸論交的,所以我輩分上比你大一倍,但年紀上不一樣,我都管他叫馬爺爺,而不是叫他馬叔叔,所以你和我也就平輩就好,不用叫我叔叔。也別說您,這太客氣了。”蒲陽耐心的糾正了一下這個稱呼,這光他自己就受不了了,出去讓別人聽到就更奇怪了,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拐帶無知少女呢。
“您是覺得這樣把您叫老了麼?”馬小竹微微一笑,眼珠一轉,又提議說道:“那我叫您少爺吧?我爺爺說其實我們一大家子這幾十年來都受您家恩惠,若沒有蒲老爺就沒有他,沒有他當然就沒有我們一家了。我看他說起令尊,都是很尊敬的稱呼為蒲爺,那我就叫您少爺好了。”
蒲陽一陣頭皮發麻,這都什麼跟什麼呀!
〖
第243章 馬家少女收不收
經過好一陣的溝通,蒲陽總算對馬小竹以及馬家有了一個大體的瞭解。
馬老道生活的地方,跟蒲陽以前以為的不大一樣,並不是隱居在幽靜的山野,同樣是生活在城市裡面,只不過是住在郊區。在一般人看來,他就是一個退休老工人一樣。對於現代社會的發展,他一點也沒有脫節。所以當年開始出現遙控器這種新鮮玩意兒的時候他跟上了潮流,現在別說發快遞,網上聊天、網購什麼的都有。
蒲家在獲取符籙等道具的時候,會給予馬老道豐厚的金錢報酬,這不僅僅是讓他能夠吃好喝好、營養跟上,也是讓他的生活無憂。無論是在困難年月,還是現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都是遠高於一般工作收入水平的,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富裕。因而幾十年下來,馬老道不僅僅家族後代生活得不錯,其他親友也獲得了他不少的恩惠。
不過他的工作是不便對外公開的,尤其是在某些年代,那更是要打倒的牛鬼蛇神了。所以他也有一個掩飾的身份,書法家和畫家。由於常年養氣功夫不斷,他在書畫方面還真的是有一些造詣的,至於有沒有大師水平,就見仁見智了。而他為人低調,一般不出去博取名聲,他的收入,就說是“代理人”(蒲家)幫他找渠道銷售分成了。在這一點上面,蒲陽懷疑叔叔就是受到馬老道的啟發或影響。
馬老道只是蒲陽跟著蒲團的叫法,當然不是正規道士。他跟蒲家大有淵源,但卻不像蒲家一樣人丁稀少,反而是因為頗有家底,在鼓勵多生孩子的年代,生育了多個子女(養得起),他的子女成長起來時,正是全民向錢看、經濟開始騰飛的年代,有錢又有書法家、畫家的名聲,婚姻都很順利,到如今第三代也繁衍不少。
得到蒲陽父親栽培的馬老道,甚至教育之重要,因為條件好,示意對子女的栽培是不遺餘力。他的子女雖然也有憊懶庸碌的,但供了一個好的起點,出社會後都混得不錯。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後,也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地方。馬小竹則因為父母早年出國打拼去了,留下她跟著爺爺生活。
千百年來,真正發大財的藝術家都是鳳毛麟角,一般來說都是金字塔結構,大多數人都是沒什麼收入的興趣愛好,往往就得到一點潤筆費、賣字畫貼補油墨宣紙等。很多今日大名鼎鼎的,生前也就這麼一個狀態,甚至飢寒交迫。所以別人都知道馬老道幾十年來都是靠書畫藝術家,但他自己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這一切是靠了蒲家。
而就算最初是為了生活收入,當一門手藝。可幾十年下來,蒲家的千古職責對他影響也很大,何況他非常尊敬蒲陽父親。所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