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欲生。
那山口康秀嘆氣說:“這位陸聖,是最擅長龍井一道的,他在手札的最後寫了大約四分之一的篇幅,是關於龍井的。而其中他所介紹的一種手法,便是如今……李君所使用的,這種手法其實算是另闢蹊徑了。陸聖介紹道,在他的愛徒想到這種手法的時候,他也很驚訝,因為在此之前從未有人用過如此手法。於是,陸聖便進行了嘗試。”
李遠光大師急問道:“結果如何呢?”
“陸聖經歷了三次失敗後,成功了。”山口康秀繼續講述著,“手札上寫著,這種手法對於輝鍋者的技藝要求非常高,他的愛徒雖然提出了方式,自己卻也從未成功過。但是用這種手法輝鍋出來的龍井,更是清香撲鼻,似乎蒸發了所有水分,但是光是握著那幹茶葉,都會覺得沉甸甸的,十分輕盈而又潤澤。”
這個時候,高秋鳴似乎想起了什麼,問道:“我以前就在想,作為島國的茶道世家,為什麼你們山口派以研究華夏的茶道為主,而且……還以龍井為主。山口康秀,難道是因為……”
山口康秀既然已經說出了這麼多,也自然沒有什麼可以隱瞞的了,他頷首道:“不錯,就是因為這本《陸聖手札》。當年我的先祖在華夏得到了這本手札後便回了島國,從此以後就開創了山口一派,我們山口派可以算是陸聖的一派分支了。”
這話令在場所有的茶道大家都沉寂無聲起來。
山口派,在全世界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他們山口家對於茶道的研究,比之李家也是相差不多。而現在,山口康秀卻當眾承認,他們山口派只是華夏曾經的一位茶聖的分支,這意味著……
“古人的智慧,真是寬博遠大啊。那位陸聖的茶道之路,走得比我們在場的所有人都遠,但是,我倒是不願意去經歷他的茶道。”山口康秀的話引來他人的疑惑,他又解釋道:“陸聖在手札中說,他的茶道在愛徒去世之後,漸漸走入了巔峰。他開始真正的心繫自然、明白茶道的真諦。如果說,走入茶道巔峰的方式是失去愛徒……”
山口康秀不再言語,只是轉首看向了那邊正嚴謹輝鍋的田中任野。
而另一邊,高秋鳴大師卻是深有感悟,他嘆了聲氣,語氣悲痛道:“白髮人送黑髮人,是世間最悲痛的事情之一。這種臻入佳境的方式,恐怕……是誰也不想去嘗試的吧。”頓了頓,高老轉移了話題:“對了,不知道……他的那位愛徒是叫做什麼名字?”
山口康秀倒是被問倒了:“陸聖在手札中只提到那位愛徒似乎姓楚,多餘的倒是不敢介紹,似乎是在忌憚什麼似的。不過在我得到這本手札之前,我的先祖也曾經想要去華夏的歷史中尋找這位楚君,卻屢屢失敗,就連野史中也無法找到楚君的記載。陸聖說他的愛徒在茶道上有著無與倫比的天賦,而且似乎在當時也十分驚才豔豔、還獲得了你們華夏考試的第一名,只是不知道,怎麼就全部都找不到蹤跡了。”
在場人都是一陣唏噓。
過了半晌,不知是誰突然開口問了一句:“那……李雲疏是怎麼知道這手法的?”
山口康秀也是搖首,完全不明白。
在場所有人都知道,山口家肯定對這本傳承手札儲存得極好,別說是看了,連他們都是第一次知道這東西的存在。
那……
李雲疏到底是怎麼知道的呢?
其實,道理就是這麼簡單,手法是李雲疏提出來的,他自然就該知道了。
當年的李雲疏對茶道或許有很多的見解,但是提出龍井輝鍋新手法的時候,不過也才十六歲。當時他與茶聖陸闐初識半年,兩人相見恨晚、當即就成了忘年交。不過三月,當世第一才子楚少陌便拜師陸闐,成為了陸聖的唯一傳人。
陸闐從未說錯,李雲疏真的是他見過的最有茶道天賦的人。
不過接觸龍井半年便能提出改進的良策,令他都是讚歎不已。可惜的是,這種手法對技藝的要求極高,李雲疏當時又無法表達清楚,所以令陸闐都是嘗試了三次才真正成功。
當時陸闐便說道:“最能理解這種手法的人其實並不是我,而是你,雲疏。等到你哪日在輝鍋一技上有了功夫,你會比為師更加水到渠成、功成大就。”
在楚少陌病逝前,陸闐的水準大概便是杜琪峰的水平,隱隱與李遠光齊名,卻差了高秋鳴一籌。但是到他心愛的徒弟逝世,陸闐已然看破紅塵,茶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走上了一條以孤獨為名的茶道之路,成為了幾千年來的茶道大師。
而這些,都是李雲疏現在所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