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驅逐出中原,相反還迫不及待地稱帝自立,斷絕了與東晉漢人王朝的聯絡,陷自己於四面楚歌的境地。
由於中原征戰經年,生產完全被破壞,等到冉閔建國後,才突然發現自己國內無可戰之兵,更無糧草,各地都出現赤地千里,易子而食的慘劇。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鮮卑慕容氏的當主慕容俊作出了重大決策,全部落南下,四十萬騎兵席捲中原大地,建立自己的大燕帝國!
帶了萬餘步兵北上覓食的冉閔,正一頭撞上了十幾萬慕容氏騎兵的主力,而這支部隊的主將就是號稱十六國第一名將的慕容恪,慕容氏的騎兵都是剽悍迅捷的草原騎射輕騎,作戰方式與突厥人幾乎如出一轍,但冉閔的這萬餘步兵卻全是跟隨他征戰多年,百戰餘生的超級精銳,兩強相遇,打得是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在北方草原所向無敵的鮮卑騎兵居然在幾天內十戰十敗,士氣大衰,而冉閔的部下雖然取勝,卻也傷亡慘重,露出疲態,而且重灌步兵無法追上四條腿的戰馬,每次都是擊潰戰,無法形成殲滅。
在最後決戰之時,慕容恪為了防止已經膽寒的部下再一次習慣性地一觸即潰,將中軍衛隊的五千騎馬腿全部用鐵索綁在一起,是為連環馬,整排幾十騎為一隊,這樣即使有一兩個人想逃跑,也不可能逃得掉。慕容恪親自把帥旗立於這五千騎當中,以中軍的連環馬吸引冉閔主力,兩側包抄敵後,力求全殲。
血腥而殘酷的戰鬥從拂曉一直打到黃昏,冉魏軍終於因為寡不敵眾而功虧一簣,有項王之勇的冉閔,左手長槊,右手大刀,在此戰中連殺三百多人,幾次衝到距離慕容恪帥旗只有幾十步處,卻就差了最後一點點,無法突破連環戰馬陣,在全軍覆沒前只能被迫突圍。
冉閔逃出去後由於坐騎,汗血寶馬朱龍力竭而死,自己也被慕容氏俘獲,最後被斬於遼東龍城,冉魏作為五胡亂華時期北方唯一一個漢人政權,終於悲壯地落下了帷幕。
站在冉魏帝國的屍體上,慕容氏成功地入主了中原,佔據了潼關以東,淮河以北的廣大地盤,建立了前燕帝國(為啥要一個前字,下文會道來),此時的慕容氏,兵鋒極盛,擁兵四十多萬,佔據的地盤也是漢族的核心區域。
慕容氏剛剛建國之時,南方的東晉漢人政權實權被大權臣,荊州大軍閥恆溫所控制,恆溫趁著燕國初建,起五萬大軍北伐。
而慕容恪則沉著冷靜地應對,針對吳兵輕果,但運輸成為問題的弱點,一路將恆溫的大軍引誘到北方的枋頭一帶,再以斷其糧道,以鐵騎合圍,最終大敗恆溫,讓身為天下名將的恆溫經歷了人生最慘重的一敗,比冉閔幸運的是,他還帶了不到一萬的殘兵敗將逃回了江南,氣得連廢了兩個東晉皇帝沖沖晦氣,但自己卻是再也不敢談北伐之事了。
經此大勝,燕國算是在北方徹底站穩了腳跟,而靠著打敗冉閔和恆溫兩大名將的功績,慕容恪成為當之無愧的十六國第一名將。
在當時天下並立的三大強權:關東前燕,關中前秦,江南東晉中,屬於最強的一個,而燕國皇帝慕容俊的兄弟子侄們,也是個個英雄了得,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等人,均是名震天下的將帥之才,領軍作戰,所向披靡。無論是江南的東晉還是關中的氐人政權前秦,都只能畏服於前燕,緊守門戶,不敢與之爭鋒。
可慕容氏有一個最惡劣的傳統,那就是家族間的內鬥,這個家族人才輩出,猛將智士層出不窮,但人人都自恃有才,會盯著那把最高的椅子,從當年慕容吐谷渾出走後,這似乎就成了這個家族一個揮之不去的魔咒,一直持續到慕容氏的滅亡。
慕容俊建國後沒幾年就死了,慕容恪也很快隨之而去,後主慕容韋是個無能之輩,偏偏還猜忌自己那幾個能力出眾,堪稱國之柱石的叔父,逼得名將慕容垂家破人亡,被迫投奔了前秦,而慕容氏前燕國也在內耗中消耗了太多的國力與家族的凝聚力,被擁有苻堅和王猛這對黃金君臣搭檔的前秦帝國最後消滅。
苻堅的前秦帝國是五胡亂華時代北方最偉大的一個胡人政權,苻堅雖是氐人,卻有著漢人帝王中也難得一見的仁厚與雄才大略,在領地內推行民族融和,各族平等的政策,對於投降自己的敵國君臣,也是封官賞爵,寬以待之,他的丞相王猛更是有諸葛之才,堪稱千古名相,而軍事才能比起諸葛武候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消滅了前燕,一統北方後,志得意滿的苻堅準備飲馬長江,消滅東晉,一統天下,而當時已經重病的王猛卻意識到東晉的氣數未盡,在強大的外部壓力下,江南計程車民團結,君臣一心,有為保護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