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領銜者的羅開先只是個英勇的軍人,那麼之後幾年走出國門的那個羅開先則要深邃太多。那時的羅開先雖然留有戰場後遺症,但戰場後遺症造成的酷烈性情同樣也造就了他——顛覆一個小國政府或者培育一個類似國家的地方勢力可是高階傭兵的拿手好戲。
若是用化繁為簡的理解方式,國家概念的基礎因素不外乎人、財、物三者,然後才是秩序、規則、前途以及精神信仰這些概念性的東西,除此之外任何名詞都是枝梢末節。
這樣的一個脈絡,並不因為時代的不同而有所變更,羅開先對此可說是瞭若指掌。
建立一個國家這種事物,可不是什麼陰謀詭計可以得逞的,它更需要的是著眼實際堂堂正正的陽謀,需要的是事無鉅細傾心傾力,需要的是未雨綢繆高瞻遠矚……
當然,言語總是來得簡單,把握不住實際則只能是紙上談兵。
古往今來,縱橫披靡的野心家不知凡幾,但眾多野心家的結局終歸也只不過是塵囂一時,然後便迅速地被時間長河沖刷得痕跡全無。
他羅某人可不想變成匆匆劃過時空的流星,更不想因為自己的妄為,造成不必要的流血殺戮。
所以才有了這樣直接對身旁人的話題引導,雖不透徹,卻可以在眾人心中埋下一顆種子,當然,統合信念的同時,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避免眾人為宋京的繁華迷花了眼——這不得不防。
…………………………………………
注:1奧古斯都,古拉丁文中意為強大的、尊貴的、神聖的,代指君主。歐洲歷史上首個被稱作“奧古斯都”的人是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蓋烏斯。屋大維。
2沙州、甘州、瓜州諸地:沙州——敦煌,甘州——張掖,瓜州——酒泉瓜州。
————————————
附:好吧,又絞盡腦汁碼了一個章節,看在這麼辛苦的份上,厚皮求推薦、求高評、求微信紅包打賞!
第四十九節 散事與匆匆
還算平靜的一夜安然過去,除了一些晉州周邊的百姓偶爾在路過營地的時候竊竊私語些什麼,連晉州的守城兵都不曾有什麼異常舉動。
當然,更沒有什麼不開眼的二代過來尋釁,也沒有什麼地頭蛇挑戰外來強龍之類的戲碼。
之前晚上的談話只在親兵隊伍中傳了開來,暫時還只是有人在私下裡議論,卻並未掀起什麼波瀾。
而與一眾活躍的親兵們不同,羅開先則是心中舒了口氣——這終究還是個現實的世界,而不是所謂眾星捧腳的戲劇舞臺,有爭鬥,同樣更有關乎切身利益的思考,而不是無腦的盲目,畢竟多數人最需要的不是高歌猛進式的得意逍遙,而是最為普通的安安穩穩地生活。
平靜而又愜意的過了一天,只要不是趕路就已經稱得上休整,閒不住的人們也各有其事。喜歡戰鬥的人在保養兵器,喜歡馬匹的人在檢查所有馬具的使用情況,包括馬蹄鐵的磨損狀態,喜歡美食的更是在晉州城內四處亂轉……
嗯,該辦理的事情依舊有人去操作,什麼簽署過境通文、採買雜物之類,都有人去跑腿完成。
……
東方帝國地方大員的職名經過多次變遷,什麼郡守、太守、州牧、刺史、節度使、轉運使、知州、知縣、巡撫、總督之類的都曾顯著一時。
至宋一代,為避免節度使獨攬軍政大權,自趙匡胤始就在不斷抑制武官權力的濫用,先於東部設定通判一職主管政事,後又設立權知軍州事,簡稱知州。
這一職位最早僅為虛職,多由文職或中官充任,旨在監察地方軍政實務,到了趙光義執政晚期,則演變成了地方實職,變成了轉運使(類似省級)之下的最重要的職階。
當然,趙宋此時官制混亂,節度使之類的職銜演變成了武官的榮譽稱號,卻沒有消餌,掌控力強的地方多是文職知州,邊遠或者混亂的地方則是武職刺史獨掌大權,文武之間衝突與隔閡比之唐時更甚。
這種爭執,展露在羅開先眼中的,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與綏州刺史李繼衝不同,這晉州知州雖也明知羅開先這支隊伍的到來,卻始終未曾露面,作為“使團”隱藏核心的羅開先更是隻知道對方的名字叫做盧奎,而這位盧某人不知是避嫌還是另有所謀,竟連書吏都不曾派遣。
只是在通關文牒上署了自己姓名,蓋上印章,便打發小廝送了回來。
既然本地官吏自矜,羅開先也沒那麼熱忱,何況他從未想過去主動拜訪什麼本地官吏,交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