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李德明求得了和平與認同。
如此縱橫四海的人物,卻扮作一位可親老叔模樣,所為者何?
羅開先思來想去,終歸還是歸結到了李德明身上,這位老李能夠為了族人的未來忍辱負重投降敵手,自然也能為了族人的未來,交好他這位靈州來客,更何況他這位靈州來客還是他嫡親侄子的盟約兄弟,而且還是戰力出眾的無敵猛將,這位能屈能伸的人物又怎可能不上心?
想通了這些,羅開先心底也就沒了擔憂,至少這位老李目前構不成威脅,反倒可以成為東行去宋都汴梁的助力。
第三十二節 三方小會(上)
綏州距離亂石山不過幾十里路,算上戰鬥結束,賈仁的夥計作為信使去通風報信,一來一往只是兩個多時辰,李繼衝作為一州刺史,來得已經算是極快的了。
對比之下,銀州距離亂石山要遠得多,羅某人的手下快馬疾奔趕去報信,李德勝同樣是一州大員,來得卻也不慢。
羅某人會同自家小娘與綏州老李閒話不久,銀州李德勝小李也就到了。
總算是三方聚齊,老李小李兩位本該是一家,但世事無常,一家人竟站在了對持的立場上,自是一番難以說清的情緒醞釀在中間。莆一見面,老李神情複雜、小李惱火加憤怒,就要爭吵起來,好在看在山路營地的主人是羅開先面上,還能強自抑制。
老李和小李兩位有什麼糾葛,羅開先是不在意的——了不起持刀互砍,他這控場技能還是有的。正經是把眼下的事情處理利落,順便在這銀綏之地做一手文章才是最重要的。
於是,令親衛弄了三個馬架子(類似摺疊椅)鋪上獸皮安置好,把無關人等包括兩人隨同帶來的心腹還有奧爾基都驅趕到遠處,當著兩位党項李家人的面,羅某人坦然說道:“如何處置這亂石山匪寇,實屬小事,後續瑣碎尚需片刻,世叔、李防禦,算上羅某,難得聚首一處,且請暫做休息,聽羅某一言,可否?”
彼此瞪眼互相看不順眼的兩位都消停了下來,老李換了適才的笑容語調溫和的說道:“三郎慮事周全,老夫是佩服的,且請直言!”
那邊廂小李也不遜色,“羅將軍儘管直說,銀州一方無有不從!”
老李和小李鬧什麼糾葛,羅開先根本不過問,見兩人都表態聽他言語,也不客套,直截了當肅聲說道:“銀州新建榷場,在羅某看來,雖是夏州德明兄弟與趙宋皇帝之間暫時妥協之物,卻益於養民生息,兩位分駐毗鄰州府,正當通力合作,保證商路暢通,榷場興旺,****有餘財,才可使稅賦有足、錢糧充裕,至於錢糧充裕之後,預示者何?兩位都是一方牧首,想必不需羅某多言……”
羅某人的話自然有道理,老李也明白,但他沉吟著不發一言。
小李能被李德明選作銀州防禦使,自然單單是憑藉血緣關係,該有的眼界能力還是具備的,他則沒有那麼多顧慮,想明白了關節,同樣直接的問道:“榷場興旺之後,確如羅將軍所說,可使錢糧充裕。俺也知錢糧充裕之意義如何,然宋人商賈運來貨物多是絲綢瓷器茶葉之類,党項急缺鐵鍋、鐮刀之類,卻少之又少。彼類無用之物再多,又有何益?”
羅開先詫異的看了看這位小李,卻真沒想到這位看著如同其他党項人一般粗豪,居然能分辨出榷場開闢之後的弊端,可以想見他能做到銀州主管的位子並不是全憑血脈關係。轉念想了這些,羅某人也不高談闊論,而是就事論事的說道:“宋國禁售鐵器出境,某有耳聞,不過党項不願馬種外流,某也曾聽過,兩相較之,卻也無可厚非。榷場本質為流通有無,自是有勝於無,李防禦只看缺漏,卻有因噎廢食之嫌……”
一番話說得小李連連點頭,旁邊老李之前雖捧說羅某人慮事周全,這刻聽到羅開先話語,卻也是眼光閃亮,頗有刮目相看之意。
話說三分,點到為止,羅某人自謂不是什麼經濟大家,同坐之人也不是他的學生子侄,便不想繼續深說,而是開頭語說過之後,便轉入了正題:“所謂經營之道,世叔與李防禦兩位自有見解,毋須羅某贅言。倒是這商路所在,雖明為宋夏交接之處,職責有所不清,但,匪患既存,則為兩位面上疥癬……羅某所述,兩位以為然否?”
小李低頭琢磨,老李則稍帶窘迫地微笑道:“三郎此乃肺腑之言,老夫怎又不知?只是……三郎該知老夫乃由夏入宋之降將,目下雖為一地刺史,亦不過宋帝拉攏人心之手段,實則州內諸事多由州內左司馬王鞏所掌握,老夫這個刺史,至多在處置党項、羌藏諸民之事尚有幾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