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二十世紀上半期的發展,從巴黎到紐約(3)

那美國社會的主力中產階級呢?幾乎好像專門為了對付這批不修邊幅的渾蛋beatniks,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私立大學的學生們首先搞出來一種典型現代白領階級的打扮,窄肩膀、寬腰身、直腿管的三件頭的西裝。這批東部貴族大學生們畢業之後差不多全進了美國企業界,因而產生了五十年代典型的“灰衣人”服裝。而既不是存在主義者,又不是beatniks,但又想逃避,反抗這類打扮、這種生活方式、這種價值觀的一般青年這時在好萊塢電影中終於找到了他們的英雄偶像,馬龍·白蘭度和詹姆斯·狄恩。牛仔褲時代開始了。

從青年反叛到今天(1)

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出生的小孩們到了六十年代都已經是十幾二十歲的中學生和大學生了。這是一個龐大的集團,在六十年代中期幾乎佔全美人口的一半。他們不但人數多,而且精力充沛,而且更重要的,都有點零錢花。中產家庭父母想到自己在經濟大恐慌和二次大戰時期所吃的苦頭,都儘量設法供子女上大學,使子女的生活過得舒服一點。而中學畢業之後不上大學或上不起大學的青年男女也可找到工資薪水過得去的職業。換句話說,中產也好,勞工也好,這批年輕人都比上幾代的小孩更有餘錢可花。然而這批年輕人卻不是把錢存起來預備成家時買房子、買傢俱,而是花在旅行、唱機、唱片,和最重要的,服裝上。一九六五年,美國二十歲以下的青年在衣服上一年之內就用去了令人震驚的三十五億美元。而且他們不是按照巴黎時裝設計家的指示花的。

四十年代的存在主義者和五十年代的beats現發展成為六十年代的“嬉皮士”(Hippies)。這批反傳統、反中產階級價值觀的嬉皮士,和後來反越戰、反既成體制、反資反帝的左派分子都先後以服裝上的自我表現來作為他們反抗的象徵。他們看中的就是Levi’s牛仔褲,和牛仔布做的襯衫裙子和外套。當老一輩的父母家長看到穿著好像三個月沒洗的牛仔褲、舊軍服的子女之後,在看到留鬍子留長髮的兒子們之後,在看到因“性革命”而拋棄了奶罩的女兒們的一對Ru房在T恤下面顛動的時候,簡直欲笑無聲,欲哭無淚,只能絕望地問自己到底造了什麼孽。“代溝”(generation gap)一詞因而誕生走紅,並在服裝打扮上顯著地表現出來。

在美國社會這個大動亂時代,不以政治手段反抗但又不滿現實的嬉皮士和他們的繼承人,“花小孩”(flower children),則利用向古代的逃亡來表示他們仍屬於反叛青年的一代。他們在服裝上回到了文藝復興時代或更早,穿上了古代那種輕飄飄的長裙。而且他們尋找服裝靈感的物件也不限於歐洲。在他們世界性大串聯(兒童長征)的途中,從尼泊爾到摩洛哥,他們發現了當地人民穿了幾世紀的長衫皮袍。總之,任何不符合當時美國社會中產階級口味的服裝他們全都擁抱。這一個龐大集團在服裝上的離經叛道不但整個打亂了西方時裝的發展,而且逼得設計家們不得不靜下來嚴肅地看發生在他們四周的演變。

最早受到青年服裝打扮的啟發和影響,而且也向青年時裝作出了重大貢獻的時裝設計家是英國的Mary Quant。是她在英國利物浦的勞工區開的店中為當地勞工子女首先於六十年代初介紹出來聞名全球的“迷你裙”(mini skirt)。然後,好像眼睛還沒來得及眨兩下,西方社會的小女孩兒們全都穿上了大腿露出半截的迷你裙。這時,巴黎上場了,Andre Courreges根據迷你裙設計出一套高階時裝,那全身白色的Courreges suit,從脖子到腳包著貼身的棉料緊身衣,穿在這個像衛生衣一樣的內衣的外面是一條因而可以短得只有一英尺左右的超級迷你裙,短得只能蓋住屁股,中間一條寬皮帶,上面一件長至裙邊的外套,下面一雙直到小腿肚的高筒皮靴,好平衡上面這一切。這套打扮轟動了全世界。於是青年們所反抗的既成體制系統內的婦女放心了,知道有了巴黎高階時裝設計家的批准,她們也可以心安理得地穿迷你裙外出了。果不其然,高貴如肯尼迪夫人的上流社會名女人也都穿上了短裙赴宴。沒有巴黎的接受,迷你裙大概只能在青年人中間流行。

接著,巴黎幾個頭牌設計家如Yves St�Laurent,Pierre Cardin都不但搞迷你,還同時搞也是青年少女穿流行的古代長裙。遷居加州的Rudi Gernrich則更進一步,大膽地推出了透明襯衫、無上裝泳衣,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