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棘手事情的時候居然手足無措了。
他有點憤怒了,如此簡單的事情還有再考慮嗎?
自明初建國以來,倭寇一直威脅著東南一帶的安危。
不可一世的蒙古曾橫掃歐亞大陸,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可兩次入侵日本,都遭到慘重失敗。
蒙古人對日本的進攻起因於日本不肯臣服於蒙古帝國。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稱臣納貢,高麗國王也致書日本人要求他們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日本人都輕蔑地拒絕了忽必烈的要求。面對這樣的冒犯,君臨天下的蒙古大汗當然不能容忍,毅然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侵日戰爭。
但是兩次戰爭的結果都以元朝的失敗而告終。
倭奴的日漸猖獗,是不是和這兩次戰爭有關呢?是不是因為擊敗了元朝而生出了驕橫之心?
我大明非蒙元,不會任由倭奴胡來的!
乾清宮中,弘治帝雙拳緊握,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一道中旨發了出去:即日起解除海禁,東南沿海周邊可自行組織團練,抗擊倭寇,待到倭患消除以後,論功行賞。
其中功勞大者可以授予正規武職,官職可世襲!
聖旨發出去以後內閣不幹了,沒有票擬,皇上直接批紅。那對不起,這就只能算是皇上您的私人書信,不能算政府公文。
而沒有和內閣商議皇帝就下了聖旨,顯然是對內閣的不信任,甚至是蔑視。
全體的閣臣一致抗議,要求皇帝從新擬旨,交由內閣審閱!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援,這次起…點515粉絲節的作家榮耀堂和作品總選舉,希望都能支援一把。另外粉絲節還有些紅包禮包的,領一領,把訂閱繼續下去!】
第七十七章團練使
ps:感謝各位的打賞!拜謝!
幾千軍民被倭奴屠殺的訊息傳到了出去,舉國震動。
皇帝一怒之下發了聖旨:開海禁,利用民間力量剿滅海盜。
聖旨傳到應天府,所有的官員都傻了。原因無他,這次傳過來的只是一箇中旨。這種聖旨沒有經過內閣票擬,所代表的只是皇帝個人的意思,不能算政府公文。
“究竟你們還是不是有卵/蛋的爺們,那麼多的無辜百姓都被屠殺了,你們竟然還無動於衷?”。李公公難得霸氣了一回,開始指責應天府的官員。
雖然李公公慷慨陳詞,但是其他的官員卻沒有了膽氣。
內閣沒有批紅,就代表著他們和皇帝的意見不統一。
兩者之間的關係一向和諧,難道說這次卻起了衝突?
是否執行聖旨是一個問題,如何站隊卻是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按理說,他們的直屬上級是內閣,沒有批紅的聖旨是可以拒絕執行的。
這是一個比較穩妥的方法,官員的任免權掌握在內閣手中,而皇帝的性格又很和藹,他不會為了拒絕執行一個沒有批紅的聖旨而發怒的。
但是事實卻不允許他們這樣做,官員們可以不考慮得罪皇帝的後果,但是卻不能不顧百姓們的怒火。
一旦他們拒絕執行聖旨的事情讓百姓們知道了,只怕憤怒的百姓會將官員們連皮都吃了。
“猶豫什麼,若是還想在這個地面上混,就照著聖旨上所說的做,千古大業,就從今天開始了!”。李公公向前走了一步,大義凜然的說道。
內閣一向和公公們不對付,只要是自己認為正確的,照著自己的良心做就是了,何必再顧慮那麼多?
東廠的公公不需要畏首畏尾!
其他部門的官員不說話了,兵部的人卻開始鬱悶了,別人可以選擇沉默,但是他們不能。
每天都要前來請願的鄉紳,每天都有前來訴苦的百姓。他們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希望朝廷出兵,剿滅這群可惡的海盜。
這些人此刻就在兵部衙門的外面,若是拒絕了聖旨,後果只怕不堪設想。
“就是,難道你們想讓江南的百姓罵一輩子嗎?陛下英明神武,什麼時候做出過錯誤的決定?”。趙千戶適時的向各位官員做出了提醒。
當今聖上行事果斷,絕對不是一個好糊弄的主。
“依照聖旨行文吧!”。兵部主事長長了出了一口氣,做出了決定,他也安心了。
即便是革職查辦也比被百姓們罵死強吧。他也曾經是金戈鐵馬,戰死沙場的人物,心中怎能沒有憤怒?
數千人被屠殺就這麼算了?他能答應,他的手下也不能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