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爾女士將依據她的各種護理經驗編成的教程,透過郵寄的方式,不斷地寄給了史高治。於是這些東西也就成了現在的護士們抓緊時間學習的教材。
“救恩”醫院環境好,醫務人員水平又高,再加上有各種神藥在後面支撐著,所以,這所醫院的醫療效果相當的出色。不要說,周圍的窮工人,就是有些有錢人得了病,也願意到這裡來看病。當然,有錢人看病時必須掏錢的。
伴隨著醫院的名聲鵲起,史高治在克利夫蘭市的名聲也已經開始近於聖人。當他每週依照慣例到教堂裡去裝模作樣的祈禱的時候,幾乎每一個從他身邊經過的人都會說:“願上帝祝福您,麥克唐納先生。”如今即使是過去他父親老約瑟夫的老街坊,也都以“麥克唐納先生”而不是“史高治”來稱呼他。至於他的父親老約瑟夫,自然就升格成了“老麥克唐納先生”。甚至還有人說,一千八百多年前,有一位約瑟夫木匠養育出了一位神聖;而如今的這位約瑟夫皮匠,雖然要差一點,但也養育了一位聖人。
不過,建造這所醫院,可不是專門用來刷名聲的。這所醫院有著重大的使命,那就是給麥克唐納化學與醫藥公司試驗藥物。
七月底,史高治回到美國之後,不到一個月,麥克唐納化學和醫藥公司就完成了兩種新藥物的研發。這兩種藥物在後世都鼎鼎有名,它們就是二乙醯嗎啡(海洛因)和甲基苯丙胺(冰毒)。在原來的歷史上1874年化學家韋特首先合成出了海洛因,最開始僅僅作為手術麻醉劑使用,此後到90年代,德國的拜爾公司,發現這東西對於幾乎任何的身體上的疼痛不適都有極強的緩解作用,於是將把它當作包治百病的神藥推向市場,並大發其財。(這還是在拜爾公司根本就沒有海洛因的專利的情況下。而現在,史高治手中可是有著這東西的全套專利的)
在處理這兩種藥物的時候,史高治採取的手段和當年拜爾的手段並無二致。
首先,在藥品試驗階段,因為海洛因是嗎啡製品,而當時,人們對嗎啡的成癮性已經很清楚了。所以,要想讓這種東西大賣,最後買到像歷史上那樣以單一藥品佔據全世界所有藥品銷售總額的百分之五點五以上,就必須要讓人們相信,這東西是不會上癮的。當時拜耳公司的辦法是這樣的:首先每粒藥丸都做得很小,裡面海洛因的總量都被嚴格的控制了,而對用量也標註的很少。其次再採用一些緩釋技術,使得藥品中的海洛因被人體吸收的速度減慢。這樣一來,當海洛因進入大腦之前,在人體中就代謝掉了不少,然後在各種試驗中,成癮性自然就不明顯了。當然,如果有人一定要大把大把的吃藥,那出了什麼反應,就不關麥克唐納化學與藥品公司的事了。
依據另一時空裡的拜爾公司的經驗,賄賂醫生,對於推廣藥物是非常重要的。當年拜爾為了推廣海洛因,給每一個為病人開出拜爾生產的海洛因的醫生開出高額的回扣,金額甚至達到銷售這種藥品利潤的兩到三層。(這一招,葛蘭素??史克公司前不久還在用。)為了回扣,醫生們瘋狂的給各種病人開出海洛因。什麼?感冒了?好辦!來一盒海洛因吧。什麼?發燒了?沒事兒,來一盒海洛因吧。什麼小孩子晚上睡覺睡不好?沒事兒,來一盒……靠這一招,海洛因的銷量幾乎是以幾何級數增長。這樣的成功經驗,史高治又怎麼能不加以效法?
在“救恩”醫院裡,新的藥品“海洛因”在很多病人身上進行了試驗。這些病人大多都是窮人,他們並不具備任何起碼的醫學知識,更是容易欺騙。人體試驗的結果自然是:海洛因對於咳嗽有非常出色的止咳效果,而且無明顯副作用,絕對無害,是所有的止咳藥中最安全,最棒的一種;不僅僅是止咳,它對幾乎所有的疾病帶來的痛苦都有著神奇的療效,簡直是上帝賜給人類的奇蹟。甚至對於健康人來說,這種藥也大有作用,比如說,在運動之前,服用一點,也可以讓呼吸更順暢。
當然,史高治明白,任何藥品,在做廣告的時候,如果吹噓它毫無副作用,往往反而會讓患者們顧慮重重,所以等到這種藥物準備正式投放市場的時候,史高治想了想,又把各種報告單細細的看了一遍,然後將助手擬好了的說明書上有關副作用的一欄中的,“無副作用”幾個字劃掉了,然後在後面加上了這樣的文字:可能有較小几率導致輕度便秘。
於是,這種可怕的魔鬼,就經由“救恩”醫院的推薦,正式流入市場,開始了它禍害人類的歷史。靜靜地站在“救恩”醫院前面的大理石底座上的希波克拉底啊,回過頭來看看這所醫院裡正在幹什麼吧!那些宣誓“不把毒藥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