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電報交給陶成章,一邊這樣說。
陶成章接過電文看了起來。依照電文中的描述,革命軍成功的打退了湖北新軍的第一次進攻,但是彈藥的消耗卻非常大,安慶庫存的彈藥恐怕經不起多長時間的消耗了,所以他們希望陶成章能夠儘快的幫他們弄一些彈藥補給過去。
“怎麼彈藥會用得這樣快?”陶成章吃了一驚,因為一句他們此前和美國顧問的推算,安慶的彈藥還是能支撐相當的時間的。不過現在看來,前線的情況似乎超出了美國顧問的預想。
“用了這麼多的彈藥,那一定是因為戰鬥得格外激烈吧?”陶成章這樣想著。
然而,如果按照列強標準來看,這一戰根本算不上激烈。彈藥消耗多很大程度是是因為那些第一次上戰場計程車兵們過分緊張,胡亂開火。在這次戰鬥中,革命軍傷亡的人員只有不到兩百人,其中戰死的不到六十。而湖北新軍的傷亡也只有四百來人,不過他們戰死的更多,多達一百五十人左右,這是因為這片陣地上雖然沒有鐵絲網,但是戰壕的交叉火力依舊是非常有威脅的,雖然大部分的革命軍士兵是在亂放槍,但是那些多少受過點訓練的光復會員們還是在認認真真的射擊的。
這樣的傷亡,如果放在列強國家的戰鬥中,甚至放在俄國和土耳其這樣的二流國家和三流國家的戰鬥中,都是不值一提的,但是,我大清的軍隊的組織度還不足以讓他們頂住這樣的傷亡繼續戰鬥,於是湖北新軍撤了下去,並且在此後的三天裡都沒有再發起大規模的攻擊。
第五百八十一章,革命(7)
湖北新軍的戰鬥意志並不算堅定,加上在第一次攻擊之後據說張之洞突然病了,於是在之後的一連幾天都沒有重新發起攻擊,只是用炮艦和地面炮火時不時的襲擾一下。這樣的襲擾雖然很討厭,但也有好的作用,那就是時間長了,就連一般的新兵也漸漸的適應了很多,不至於一聽到炮彈爆炸的聲音,就嚇得到處亂竄了。
幾天之後,也許是張之洞的病好了還是怎麼著,湖北新軍又一次發起了進攻。他們的這一次進攻組織得比上一次強很多。炮擊持續的時間更長,而且士兵們的戰鬥意志也顯得更為堅定。後來據一些人的回憶,在這次進攻前,湖北新軍開出了相當高的賞格。
由於缺乏鐵絲網和地雷的阻擋,再加上有火炮助陣,再加上革命軍也沒有多少機槍,所以湖北新軍很快就突入了革命軍的戰壕,關鍵時刻,光復會的骨幹人員還是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就在湖北新軍覺得自己很快就能拿下陣地的時候,在秋瑾的帶領下,光復會的敢死隊發起了一次刺刀突擊。
從某種意義上講,刺刀突擊是最能體現一支軍隊的戰鬥意志的了。白刃格鬥給人在心理上帶來的壓力遠遠大於步槍的對射。在此前中國人和洋人的歷次戰爭中,無論是遠一些的一次鴉。片戰爭二次鴉。片戰爭,還是近一些的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之戰。滿清的軍隊在和外**隊的對射中往往還能支撐一陣子,而在刺刀突擊面前,幾乎沒有不立刻迅速崩潰的。
湖北新軍是要比一般的清軍要強不少,但是從本質上講,他們依舊是一支不知道為什麼而戰鬥的軍隊。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存在真正的對我大清忠心耿耿的軍隊了,他們之所以來和革命軍打仗,完全只是因為上面的命令而已,並不是他們自己覺得應該這樣做。這樣的軍隊,即使訓練有素,但在刺刀見紅的戰鬥中,也不會有多少堅持戰鬥的勇氣。更何況在訓練上他們也並不比秋瑾帶著的敢死隊強,甚至單就刺殺技術而言,他們還要差上很多。
對比那個時代的中國和西方的軍事思想,你往往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在遠端火力上明顯更有優勢的西方列強,比中國對肉搏作戰要重視得多。一直信奉“子彈是笨蛋,刺刀是好漢”的老毛子就不用說了,包括英軍法軍等一線列強,對於刺刀戰也一向極為重視。就連美國,也有針對刺刀對抗技巧的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各種技術戰術探討的書籍汗牛充棟。士兵們也都接受了相當系統的刺刀戰訓練。相反,火力更弱的中**隊卻往往寄希望於靠不接觸的射擊擊敗敵人,不但缺乏對於刺刀戰的研究,也幾乎沒有進行刺刀戰的訓練。所以一旦和列強軍隊進行肉搏作戰,即使在士氣高昂的情況下,打出來的交換比也往往讓人非常傷心。這個習慣甚至一直延續到後來的國民革命軍。直到抗戰時期,國民革命軍除了第十八集團軍,新編第四軍之外,基本上都缺乏系統的刺刀戰訓練,即使是最精於肉搏的西北軍大刀隊,在和日軍的刺刀對抗中,也是處於明顯的下風的。
但是光復會的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