瘸一拐的進來排班站定。
李佐國斜瞄李護一眼,見李護臉上雖然疼的出汗。但是卻一臉高興。李佐國搖搖頭說道:“李護,你怎麼被打了還一臉喜色?”
李護說道:“安祿山這傢伙起兵叛國,我這是為有機會和安祿山較量高興,一直說東安西李,都說安祿山麾下的軍隊強悍,對二十幾個部族而不敗,是天下第一強軍,我原來一直不服。現在安祿山反了,就有機會和他交手了。就看看到底是誰強?”
帳中的將領紛紛點頭,都認為李護說得有理,這些將領自從在李佐國麾下之後東征西討未嘗一敗,驕傲之氣沖天,李佐國並不認為這樣是不好的,現在確實很難有軍隊能夠正面擊敗這隻軍隊,但是陰謀呢?內耗呢?畢竟現在唐玄宗佔據大義名分,大唐立國一百多年李唐王朝深入人心。
李佐國深知原來的歷史上高仙芝封常清兩位名將還手握重兵,結果唐玄宗一道聖旨就殺了兩人,現在李佐國決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父子身上,他這次將疏勒的所有自己這一系的將領全部帶出來,目的有兩個。
一是將安西的兵力直接帶出來一半以上,那麼安史之亂開始之後安西大軍不會第一時間被抽調,因為畢竟這一年以來李嗣業在李佐國的安排下一直對長安報的是邊境不靖,周邊國家敵意十足,需要小心防範,這樣一來除非局勢不可收拾,唐玄宗不會強行抽調安西軍隊入長安,這樣先爭取一個緩衝時間,不能叫唐玄宗直接折騰光了安西的軍隊。
二是李佐國想要真正的看看自己父子在將領心中的位置,要是這些將領忠君思想大於忠於李家,那麼一是直接清除出軍隊,二李佐國就要舉起屠刀了,這樣的人李佐國是絕對不要的,李佐國的心願開始就是守護自己的家人,到了後來就是要阻止是大唐衰敗的安史之亂,但是如果軍隊不能強力掌控,就算是到了長安也在唐玄宗一道聖旨之下就會丟了性命,李佐國可對唐玄宗沒有任何好感。
李佐國認為唐玄宗其實才是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這個唐朝的太平皇帝到了晚年簡直是個糊塗蛋,對安史之亂的應對完全是沒有章法,既想趕快平定,又走向另一個極端,極度的不信任手下的領兵將領,結果安史之亂席捲大半個國家,將強盛的大唐王朝的力量消磨乾淨,所以不確定自己手下軍將的思想是否統一李佐國是絕對不會出兵長安的,現在就是一個最好的機會。
李佐國咳嗽一聲,環視帳中眾將,這些將領年紀最大的也不過二十多歲,完全就是李佐國在疏勒這麼幾年培養起來的,將領們見李佐國有話要說,就都專心的看著李佐國,帳中安靜得落針可聞。
李佐國開口說道:“關於安祿山反唐一事你們都已經知道了,不知道你們有什麼看法?”
李護還是打先鋒,直接就興奮的說道:“早想和安祿山軍隊較量下了,這次有機會可不錯,鎮守,還是叫我來打先鋒吧,李護保證不再違令。”
李佐國搖搖頭,李護還是這麼大大咧咧的,他的目光轉了一圈,眾將的臉色眼神看來很多都和李護差不多,只是想著能夠有仗打就是好事情,至於李佐國為什麼這麼問?根本沒想太多。
李佐國失望的是這些將領猛是猛了,也能夠衝鋒陷陣領軍取得勝利,但是這種只是將才。不是能夠真正獨擋一面的人才,李佐國手下的將領已經習慣了李佐國的精明睿智,所有的事情李佐國自然會安排好。自己只要努力作戰奮勇向前就可以了,這樣的結果卻不是李佐國想看到的。
這時李佐國看到了李逸卻在沉思,於是李佐國眼睛一亮,沒有開腔回答李護的話,直接點名:“李逸,看你心中有數,來說說看。”
李逸抬頭看向李佐國。眼中有迷惘,接著就堅定了起來,說道:“安祿山反唐看上去是安祿山早有反心。是狼子野心決定的,楊國忠逼迫其反唐也是一個原因,但是末將卻不這樣看,安祿山之所以能夠以一個胡人身份得如此高位有反唐的實力。是因為原來的李林甫弄權。胡人為節度使就不能入閣,李林甫因此風光了一輩子,而安祿山的反唐楊國忠才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末將認為李林甫和楊國忠兩個奸相併不是主要的責任,而是任用這兩人的人才是罪魁禍首。”
畢竟還是這個時代長大的,君權神聖的觀念使李逸雖然說出了意見,但是沒有最後說出是誰的責任,李佐國對於這樣也是很滿意了。點頭微笑。
而帳中的眾將雖然都學了寫字,但是叫他們理解李逸的這些話還是困難。雖然都知道李逸說的人是誰,但卻不能組織起來,李麒抓抓後腦說道:“你們讀書人就是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