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部分

遺憾的是,幾乎每一次泡麵,總會剩下大半包調味粉,雖然因為太鹹而無用,但是就這麼扔了又有點可惜,所以我家廚房裡已經存了一大堆。據說某連鎖快餐店曾一度將被食客撕開但沒有用完的蕃茄醬包回收後重新包裝再用,此法似可供泡麵製造商借鑑。

泡麵的種類五花八門,味道卻大同小異,此外,獨孤一泡之外,烹飪上別無他途。是故,有好事者遂反其道而行之,即把“方便”變成“不太方便”,於黑暗中摸索出泡麵的以下另類吃法。

作為香港人的至愛,港式“餐蛋面”是任何一間餐廳裡的必備之物。“餐蛋面”指的既是餐牌上的一種食物,而“餐蛋”二字也可以像“鱔魚麵”或“雲吞麵”那樣理解為對“面”的修飾和定義,但是,“餐蛋面”這個詞卻是由三種不同的食物組合而成的,即“餐”、“蛋”和“面”。所謂“餐”,指的是切成一片片的罐頭午餐肉,“蛋”是煎蛋,“面”就是泡麵。正宗的茶餐廳裡,午餐肉一定用國產“梅林牌”的,蛋由美國舶來,泡麵則必選“出前一丁”或港產“公仔”麻油麵,正是典型的“全球化組合”。“餐蛋面”之所以人見人愛,我估計是因為泡麵本身實在太難吃,因而將煎蛋和午餐肉反襯出一番異常的美味。

不過,用泡麵做出的炒麵卻味道不錯,據說是泰國人發明的。製作方法如下:一、預備好自己喜歡的拌麵材料,如肉絲、火腿、冬菇、榨菜等;二、按通常泡麵方法將泡麵泡熟,但千萬不可泡過了頭;三、把泡好的泡麵“過冷河”(用冷水浸泡一下)然後去水;四、起油鍋,油熱後先將事先準備好的拌麵材料炒熟,然後再將面放下去同炒;五、將隨面的湯包加冷開水攪勻後加於面中,或者加一些醬油(老抽),炒勻上碟。

至於最快捷最另類同時也是最環保的一種吃法,就是把泡麵當成超袖珍的麻花直接送到嘴裡大嚼。當然這種慘絕人寰之事通常只在以下兩情況下發生:第一,沒有滾水;第二,心太急肚子太餓而等不到水滾。當然,除此之外還有第三種情況:有水,而且水也滾了;有面,但面不是杯麵或碗麵,而是袋裝的面,恰好又怎麼也找不到一隻碗或一個杯——一旦置身這種情景,學我:張大嘴,把面掰成小塊置於舌上,將調味粉均勻塗抹在口腔四壁,這個時候,滾水已降至90℃以下,可以徐徐注入口中……接下來,不用說你也知道啦:按照通常的指南,緊緊閉嘴,等待三分鐘,即食。

人為什麼要吃野味

冬天到了,候鳥開始向溫暖的南方遷徙,山林水澤裡的動物們,也已經在各自的身體裡積蓄了足夠的營養,準備過冬。

冬天到了,住在石屎森林裡的文明人,開始感到虛弱,心裡面,一個聲音騷動不安地高叫著:該進補了。

冬天,對於居住或路過廣東的野生動物來說,是一個從野生動物變成野味的季節。根據廣東省林業廳釋出的一項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廣州人吃過野生動物。為什麼要吃?45。4%的人回答說:“能增加營養。”“出於好奇”的佔37%,“為了顯富”的有12%。表面看來,多數人是為了攝取“營養”而進食野生動物,事實上,這裡所謂的“營養”,並不是人體必需的那些化學成分,而是一種野生動物獨具的滋補作用。

大多數廣州人相信,秋冬是適宜進補的季節。而進補,必然是吃下若干野味、藥材之類。“秋冬進補”的理論在科學上是否成立,暫且按下不論,反正,廣州的冬天確實讓人覺得有點虛弱,也是不爭的事實。只是,野生動物何以成為秋冬進補之首選,這裡面學問可就大了。

前面講了,準備過冬的野生動物,通常會長得比較豐腴,肉質也較為肥美。不過,進食野生動物畢竟不是吃豬肉,至少在野生動物“愛好者”看來,“肥美說”簡直就是對他們智慧的侮辱。迄今為止,儘管尚無任何實驗室資料證明野生動物的肉質裡珍藏著五穀雜糧所不具備的特殊養分,抑或同一種動物在野生狀態下必馴化狀態下更具營養而且更容易被吸收,但是,廣州人對野生動物的口腹之“愛”,卻越來越是狂野,甚至甘冒吃官司的風險。

在我看來,吃野味之動機比想象的要複雜得多,實在不是“營養”、“好奇”或“顯富”所能概括的,更不是靠一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就能說服的。

人為什麼要吃野味?野生動物為什麼會讓人覺得比較滋補?我翻了一些書,觀察了一些場面,問了一些人,也問了我自己,最後得出以下四點結論:

一、野生動物,顧名思義即是野生野長,採日月之精華,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