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思萱繼續道:“當時,那一片土地之上,各族遺民眾多,氏族之名,部落之名,甚至包括原本各大封國的名稱,多如繁星。既然各個封國歸一,自然也需要一個統一的國號。”
“那時的人,對於祭壇能夠‘通神’是深信不疑的。王者‘異人之後’於祭壇‘泰’舉行了祭祀、禱告眾神......是的,那位完成統一大業的王者本名自然不是‘異人之後’。而關於這個‘異人之後’有幾種法,其中之一就是指‘異人之後’來自於王者之父的名諱,因此那一位王者數次在公開場合自稱為‘異人’之後。另一種法,唔,就跟你剛才所想到的應該是一樣的。”
“我剛才所想到的?恐怕連我自已都不知道剛才到底想了些什麼。”龍頡哭笑不得的道:“學姐什麼時候修煉了瞳術師的‘他心通’,竟然可以讀心了?”
倪思萱指了指自已的眉毛、眼角、嘴角,戲謔道:“你自已沒有發現,估計也發現不了。在到雲紋、異獸的時候,你的臉上都有這種‘果然不出所料’的表情。”
龍頡翻了一個出際的白眼,哭笑不得的道:“你剛才模仿的那個不是‘表情’吧?看著怎麼感覺像抽風啊!”
倪忽略了龍頡虛弱無力的抗議,繼續道:“言歸正傳,剛才到王者‘異人之後’在‘泰’祭壇,祭祀禱告眾神,首次提及了‘眾神百佑之地’的表述字樣。所謂‘百’,就是‘很多’,比如什麼神農嘗百草、百貨、百科全書、百家爭鳴、百舸爭流、百花齊放、精神百倍、百聞不如一見、以一當百、百年一遇,等等等等。而所謂‘佑’,指上以及眾神的佑助。後來,王者‘異人之後’又多次在國書、敕令甚至用於公佈減免罪刑或賦役的赦令等多處以‘百佑之地’來指代其治下那廣袤、富有四海之地,寓意百佑之地宜將盛世長存且萬世不衰。隨後,各個番邦屬國便先後以‘百佑’尊稱且指代其宗主國,乃至囊括了受其輻射影響的文化圈內的所有子民、部族也都以身為百佑人而為榮。”
“王者‘異人之後’開創了百佑人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大一統王朝,勵精圖治,開創萬世不拔之基業,甚至在帝國全境開始推挾車同軌,書同文’等一系列促進真正統一的政策.....”倪思萱看到龍頡撇嘴搖頭,很有一點不以為然的表情,便好奇的問道:“怎麼,你有什麼不同看法麼?”
龍頡呵呵一笑,道:“倒不是我的看法,唔,是我從一本‘野史’上所看到的一些觀點。比如‘官話’,即官方語言。在王者‘異人之後’實現大一統之前,百佑之地出現過數個其實更接近於部族聯盟形式的王國,據當時因為各部族語言不通,所以有了指定用於溝通的官方語言,稱之為‘雅言’。能‘雅言’的都是王國的統治階層。而那個時期的文字種類最是繁多,一個‘字’有多種寫法以及多種發音。不過,擁有對文字讀、寫的最終解釋權的通常是各部族的巫祝、祭司。”
“而到了王者‘異人之後’大一統之後,除了語音之外,又開始對文字進挾規範’了。上至帝王,下至黎民,大家都讀、寫同一種字型就好了,日常文書、話也以官話為準。然後還有統一度量衡、車同軌,都是非常有利於加強帝國統一的舉措。尤其是車同軌,母星上古時代都是土路,車輪反覆碾壓之後會形成與車輪寬度相同的兩條硬地車道。馬車長途運輸的時候,讓車輪一直運轉在硬地車道上,行走會變得平穩,能夠顯著減少畜力消耗和車軸磨損。制定車同軌的法令,能夠使各地的道路在數年之內壓成寬度一樣的硬地車道,不僅能夠減少商品和旅客運輸過程的成本,而且有利於帝國軍團帶著各類物資快速執行到帝國任何地方進行軍事行動。這種直道土路兩旁通常還修築有城池要塞以及烽火臺。所以,車同軌同時是帝國統一的重要戰略舉措。”
“只是,當我們的各路神仙、瑤臺蓬萊逐漸都變成了傳.......完全可以理解成九元枯竭,神戰末期的遺民、異獸開始出現退化,潮汐之門開始塌陷。那麼,王者‘異人之後’掩蓋在加強統一的各項舉措政令之下的真正意圖,其實極有可能就是人為的、進一步的限制初醒者誕生的範圍,將其範圍限定在特定的階層當中,美其名曰‘選之子’。在那漫長的歲月之中,真正識字的人,永遠只是一部分。”
倪思萱顯然也是很認同“野史”的觀點,點頭附和道:“那一段時期前後,就是‘先民’取代神選之民成為母星實際上的統治階層之過程。而在那段時期,母星各個文明最為昌盛之地的統治者先後都頒佈了類似的法令或進行了改革,形成了四大主流的文字型系,對各自的神系、始祖也進行了歸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