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臺的邊緣,一隻“蜘蛛”以快逾奔馬的速度衝了上來。八根粗壯的步足分作兩組,交替支撐著“蜘蛛”平穩的突進。
而當這一隻“蜘蛛”足足有雷鷹堡主體結構群落一小半尺寸的大小之時,這一種快逾奔馬的速度便自然而然的帶上了讓人窒息的逼迫感迎面而來。這一隻蜘蛛便幾乎將摘星臺雷鷹堡之前的空地給佔滿了。
“黑寡婦!”
蜘蛛前半的頭胸部,四對單眼便是魔紋炮塔群落,分佈在頭胸部上方左右兩側。而在四對單眼正中位置,則是第七行政星淡馬錫軍團的軍徽:黑白色調的龍牙門。而蜘蛛後半的後腹部,魔紋炮塔以及堡壘的空間尺寸則相對來說少了許多,只有頭胸部一半大小的後腹部只有四座魔紋炮塔。
戰爭堡壘的作戰,是堡壘內的多部門之間合作的體現;而戰爭堡壘之上的艦長,有一條不容更改或置疑的硬性規定:那就是艦長必須得是戰爭堡壘之上唯一一個輪值過堡壘內部所有部門的核力者。
“黑寡婦”的強行突擊作戰模式,其實就是核力者協陣模式,堡壘內的各部門協同作戰。淡馬錫軍團一直以來走的是精兵路線。
“天勾”、“黑寡婦”是淡馬錫軍團的軍魂所在,與雷鷹一同,並稱為淡馬錫軍團的三架馬車,一直被視為淡馬錫軍團的標誌象徵。
只是,現在,標誌,分裂了。
摘星臺上空,瓢潑大雨,暗無天日,仿如極夜,時而閃過電鏈瞬間點亮附近的天空,又重新歸於黑暗。
而摘星臺之上,率先點亮的是雷鷹堡攻防體系的魔紋炮塔。
鼎盛時期的雷鷹堡,每一座魔紋炮塔都可以安排三位炮手輪班值守。南盟、炭人領的所謂潰軍以史無前例的盛大規模入侵之後,最先分裂的是淡馬錫軍團內部,分成了主戰派與主降派,主要也是代表了第七行政區自獨立以來其內部關於夾縫之中如何自處的兩種觀點之爭:徹底倒向天方聖音,還是堅守作為百佑行政區的底線?
道不同,不相為謀。淡馬錫軍團內部分裂,領主府的核力者也大量的出走。
天方聖國為了要保證“天勾”、“黑寡婦”兩部戰爭堡壘的戰力不出現下滑,戰爭堡壘之上的各部人員基本上都以各種籌碼代價而挽留了下來;而領主府的魔紋炮塔的立體攻防體系現在正在品嚐炮手大量流失的苦果。
近三分之一的魔紋炮塔亮了起來,各式魔紋彈丸傾洩在了“黑寡婦”之上,不可能脫靶。但是實際效果就像是老式衝鋒槍掃射主戰坦克一般,叮叮噹噹響個不停,很是熱鬧,卻根本無法破防!
電磁炮,普通炮手便可以操控,主要是依靠智腦輔助射擊系統。
於是,雨幕之中甚至可見海量的合金彈丸掠過雨滴所留下的軌跡,幾乎就是筆直的一條一條的直線。電磁炮那些初速高達數十馬赫的彈丸的威脅,終於逼出了“黑寡婦”魔紋炮塔的魔紋護盾。
不過,這些護盾與奎刀化出的全防禦性的圓盾不同,前者就是簡單的“呼啦圈”模樣,作用也是直接了當:就是為電磁炮的彈丸減速!
彈丸一旦闖入圈內區域便會出現明顯的減速,肉眼可見,當中絕大部分最後變成了孩童所投擲出的軟綿綿力道,彈珠一般在神廟基石材質的護甲上彈了一下便掉到了地上。魔紋護盾雖不算多,但是所護衛的都是關鍵部位,電磁炮彈丸所擊中的其他部位的護甲,也只能在上面留下一個個淡淡的白色痕跡,雨水一衝刷便了無痕跡,沒能留下“到此一遊”的足跡。
魔紋炮塔、電磁炮,為雷鷹堡贏得了一點緩衝時間。四部只有“黑寡婦”機械步足一半高的騎士N級機甲從建築群落的四個方向撲了出來,試圖攻擊“黑寡婦”的機械步足,如果可以突入“黑寡婦”的頭胸部、後腹部聯結處空間,則相當於可以直接攻擊其軟肋。這種攻其必救的戰術至少可以讓“黑寡婦”減速。
為了配合地面上的攻擊,那些卸了鞍座的十來只雷鷹則頻頻從空中進行襲擾,至少分擔了一部分壓力和火力。
“事到如今,只能如此了。”伯先生極為果決,將龍頡所給的那一根鬚彌芥子取出,向下一劃,一道黑灰色雲霧裂縫出現在了大廳後方的貴賓休息室內。
“這是那位天階中品強者預留下的退路,是須彌芥子。仲先生,你先開路,我殿後。”伯先生說完,仲先生也不多說,直接從雲霧裂縫之中穿了過去。那些第一公審會場被救的囚犯們、雷鷹堡參加了劫法場的虛弱期地階們,魚貫而入,伯先生履約最後進入,雲霧裂縫自行合攏,一陣狂風掃過,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