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賽事專用ID為“三槍內哭”,除了機甲師等級之外,還有小篇幅的關於其戰術特點的介紹,尤其是其號稱“三槍”的技能。
三槍內讓人哭,而且槍械壓制“拆遷辦主任”的近戰,這種“矛盾”足夠製造話題了,水牛他們考慮的也很周祥嘛!
想像當中,非核力者的機甲使用槍械,在中遠端上應該處於無解地位,機甲師只需要像母星時代玩“穿越火線”那樣操作,唯一的差別是隻需要看誰對電磁槍的後坐力進行更好的調整、把握了。
其實不然!3M賽是無限制機甲格鬥,不是射擊場!直徑五十米的圓形擂臺賽場,兩臺三米左右高的M級掠奪者機甲相向而行,各自走上六七步就能接觸了。
另一點,3M賽延續了莫洽聯賽關於機甲能量單位的限制,即便是改裝機甲,參賽時進行登記已經遵照嚴格的規格以及稽核流程進行了分級,自然有一套複雜之極但卻得到公認的標準。
電磁槍用的是機甲的能量單位!這道理與冷兵器時代的弓箭手一樣,雖然擁有遠端打擊能力,但是超過次數之後,弓弦會割破手指,雙臂抬不起來,一旦被近身就任人宰割了。因此,3M賽上使用槍械的機甲師極少,但一旦使用了這種“奇門兵器”的機甲師通常也能很快的嶄露頭角、揚名立萬。
人類使用槍械,什麼“三點成一線”,什麼“屏氣凝神”、“充實抵肩”,什麼“眼睛對焦”,其實概括起來就兩個字:槍感。
而機甲使用槍械,具體體現在人機合一甚至是心有靈犀的人機交融狀態!
機甲師等級,在“資深”級之前都是用機時堆起來的。到了“教導”級,就是俗稱的“人機合一”境界;而再上一級的“骨灰”級,則是“心有靈犀”境界,那基本上都是各國各領軍團當中的王牌機甲或者是3M賽總榜上名列前茅的魔紋機甲師;至於最高等級的“無冕”,所有人都相信那只是一個理論上的境界,據說那種境界的機甲,與機甲師之間的交流是用......心。
由於人體只能承受大約15倍重力加速度的長時間加速,滿足人體耐受能力的電磁炮所需的軌道長度,為達到第一宇宙速度,經計算約需200千米。很明顯,這在技術上難以實現,可以等同於用一根足夠長的槓桿和一個支點撬起一顆星體。
一個機甲師使用機甲專用槍械的關鍵就是減少並掌控後坐力。用機械緩衝裝置作為機甲的瞄準輔助系統,根本不可能像人類使用槍械那樣精準,甚至會時常出現指東打西的情況。
機甲專用的狙擊槍,是需要一個跟機甲幾乎等寬等厚的槍盒來進行拆裝取放的!
各國各領列裝的電磁突擊步槍,其長度基本上也是機甲高度的三分之二左右,為了不影響機甲行動,通常設計成三十度斜肩式槍槽。
用於給彈丸加速的電磁軌道註定了槍管部分不能“偷工減料”......除非你不需要那種高速的彈丸。
電磁發射的脈衝動力約為母星時代傳統火炮發射力的10倍。一般火炮的射擊速度約為0.8千米/秒,步槍子彈的射擊速度為l千米/秒。而電磁炮可將3克重的彈丸加速到11千米/秒,將300克的彈丸加速到4千米/秒。星航初期的電磁炮所發射的彈丸速度已經達到了100千米/秒!
“所以,在3M賽場上,用於近距離‘格鬥’的電磁‘手槍’便應運而生了。”龍頡把玩著手上的電磁手槍“模型”,對管家說道:“我覺得這種武器應該叫做‘手炮’,而不是手槍。”
“基本上等於是縮小了一大半的電磁突擊步槍,為了方便單手操作,便將槍把部分作了改進。脈衝電源、發電裝置分別做成了槍把樣式的護手,成一個‘曰’字形正好將握槍的手掌包住。槍管末端裝有一支鐳射瞄準器,取代了‘三點一線’的傳統瞄準系統,並可選擇‘肉眼可視’、‘濾鏡夜視’兩種模式。而彈丸則分為常規的‘龍眼’彈和穿甲的‘綠豆’彈兩種.....”
“以及‘流氓’彈。”管家開啟了“聊天”模式之後顯然與龍頡的互動性增強了,接過了話頭繼續道:“以微波武器為藍本的‘流氓’彈,雖然威力大為減弱,對電子系統裝置的有效影響範圍大約只有不到十公分的直徑,用合金盾就足夠進行有效的隔擋。但問題是你並不知道你的對手在什麼時候會將‘流氓’彈混在常規彈丸之中。合金盾固然防護能力值得依賴,但是同時也是很有分量的!機甲舉著合金盾移動也是要消耗能量單位的!”
“當然了,這也是在初級的機甲師組別才能見到的情況。核力者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