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9部分

出發,上半夜就能到達中途島,在執行四個小時的作戰任務之後,還能趕在天亮之前回到己方航空兵的掩護範圍之內,根本不用擔心遭到艦載航空兵的攻擊。

顯然,在這種情況下,艦隊航母就沒有多少作用了。

打夜戰的話,只能靠主力艦。

可惜的是,中國海軍總共只有五艘快速戰列艦,而且都是艦齡在二十年以上的老艦,即便進行了三次現代化改裝,其綜合戰鬥力也比不上新造的快速戰列艦,特別是無法與“依阿華”級相比。

更要命的是,這五艘快速戰列艦都不在第三艦隊!

當時,五艘快速戰列艦中,有兩艘在印度洋的第二艦隊,另外三艘在國內進行大修,而且在第二艦隊的兩艘也需要回國進行大修。

在十一月底的時候,顧祝同就向馮承乾提出,如果把進攻中途島的時間推遲到一九四四年初,那麼除了得為第三艦隊增派三艘艦隊航母之外,還得把五艘快速戰列艦與三艘大型巡洋艦全部派過來。

只是,馮承乾沒有立即答應下來,只是會考慮顧祝同的要求。

事實上,就算顧祝同的要求得到了滿足,他也未必能夠在中途島附近打一場勝仗。

原因很簡單,那八艘美軍戰艦比顧祝同能夠得到的最好的八艘戰艦都要強大,顧祝同擁有的只是航空兵優勢,而在夜間炮戰中,艦載航空兵根本發揮不了作用,即便在白天也未必能夠發揮決定xìng作用。

這仗,還能打嗎?

到了十二月,顧祝同又收到一條不大好的訊息。

這就是,美國海軍花重金打造的第一種大型巡洋艦,即“阿拉斯加”級的前兩艘均已下水開始舾裝,而且這兩艘戰艦的舾裝工程進行得非常快,加上在船臺建造階段就完成了很多應該在舾裝中進行的工作,所以預計均能在一九四四年初建成服役,而且肯定會編入太平洋艦隊。

道理很簡單,在太平洋上,這兩艘大型巡洋艦才有用武之地。

與中國海軍一樣,或者說是師法中國海軍,美國海軍在建造大型巡洋艦的時候,也明確了其主要任務就是防空。說白了,就是頂替昂貴的快速戰列艦,做為主要防空戰艦,充當艦隊航母的貼身保鏢。

只是,在具體事實的時候,這一指標有所偏差。

這就是,“阿拉斯加”級不但是強大的防空戰艦,在形制上更接近於戰列巡洋艦,而不是單純的防空戰艦。由此就導致了一個極為嚴重的後果,即該艦的造價高得離譜,連美軍都難以承擔。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阿拉斯加”級的造價相當於“依阿華”級的百分之七十。

顯然,在綜合戰鬥力上,“阿拉斯加”級肯定比不上“依阿華”級。

也正是如此,“阿拉斯加”級總共只建造了六艘,而且後三艘在建造時做了簡化,取消了艦隊指揮裝置,也就不具備充當艦隊旗艦的能力。此後,美國海軍在此基礎上,建造了一種排水量與之相當的大型巡洋艦,即“威克島”級大型巡洋艦。透過降低戰術標準,成功降低了造價。

“阿拉斯加”級很像是縮小了的“依阿華”級,即透過降低火力、防護等標準,縮小了排水量。在戰鬥力上,“阿拉斯加”級與中國海軍的“北京”級相當,其主炮是安裝在三座三聯裝炮塔內的九門十二英寸艦炮,副炮是甚至在兩舷的六座雙聯裝五英寸高平兩用跑,此外還有十四座四聯裝四十毫米高射炮與三十四門二十毫米機關炮。後期,美軍還在該艦上安裝了七十六毫米高射炮。

可見,“阿拉斯加”級更側重製海作戰,或者說對海火力更加強大。

要知道,在早三年完成的“北京”級上,一百二十毫米高射炮多達十六門,四十毫米高射炮也超過了六十門,二十毫米機關炮的數量更是在八十門以上,其防空作戰能力明顯超過了“阿拉斯加”級。只是在主炮上,“北京”級略遜sè於“阿拉斯加”級,而且也僅僅在是主炮的口徑稍小一些。

如果把炮彈的xìng能算上,那麼“北京”級的對海火力並不比“阿拉斯加”級弱。

只是,在任何情況下,這兩種戰艦都能夠對對方構成致命威脅,即在正常交戰距離內幹掉對方。

如果這兩艘大型巡洋艦在一九四四年初服役,而且編入太平洋艦隊,那麼美軍就有十艘主力艦了。

當時,就算馮承乾答應了顧祝同的要求,第三艦隊也最多隻有八艘主力艦。

顯然,顧祝同手裡的兵力根本沒有優勢可言。只要美軍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