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4部分

當時海南島還屬於廣東,而且廣西的沿海地區也屬於廣東,因此大部分官兵都比較習慣潮溼悶熱的熱帶氣候,但是在進駐緬甸之後。仍然有很多官兵不適應熱帶雨林裡的惡劣氣候環境。一年多里,駐緬部隊減員近三萬人。而其中兩萬多都是患了熱帶疾病。

要知道,這還是發生在後勤保障較為充分的基地裡面。

如果軍隊開出營地。深入到雨林裡面作戰,那麼非戰鬥減員將更加嚴重。

綜合這些因素,馮承乾堅決反對從緬甸出兵攻列印度,不但不能以此為主,甚至不應該在這邊用兵。

馮承乾的觀點是,在攻列印度之前,首先攻佔錫蘭,也就是斯里蘭卡。

當時,馮承乾提出了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計劃。這就是,避開印度人口最為集中的恆河流域,在佔領了斯里蘭卡之後,直接攻列印度的阿拉伯海沿岸地區,攻佔一座至關重要的港口城市,比如孟買,然後北攻列印度河流域,迅速把戰線推進到印伊邊境地區,把德軍擋在印度之外。

說得形象一點,就是透過這種大跨度進攻,先把印度圈起來。

至於能不能攻佔印度,以及在什麼時候攻佔印度,根本是次要問題。只要中德軍隊在伊朗會師,那麼德軍就沒有理由出兵印度,而中國則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插手海灣,為戰後的新秩序打下基礎。

首先被說服的就是劉伯恩。

原因也很簡單,劉伯恩支援攻列印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控制印度,確保中國在戰後獨霸印度洋。

雖然吳鐵生的胃口很大,也更加照顧陸軍的利益,但是劉伯恩已經不是軍人,而是中華民主共和國總統。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政治利益,而馮承乾提出的作戰計劃能夠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政治利益。

劉伯恩的態度有所鬆動之後,吳鐵生也不可能繼續堅持下去。

當然,吳鐵生非常清楚,只要馮承乾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