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的技術進步,而技術進步往往就意味著技術風險。
技術風險帶來的,顯然不是什麼好東西。
事實上,在進行船廠測試的時候,“依阿華”號與“新澤西”號就暴露出了動力系統不可靠的問題。當時,造船廠的工程師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讓兩艘戰艦鍋爐的工作壓力與溫度達到設計指標,也就無法達到最大輸出功率。結果就是,為了達到軍方提出的航速,造船廠在進行海試的時候做了手腳,把兩艘戰艦的排水量限制在了四萬六千噸以內,而且選擇了較為合適的測試時機。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依阿華”號是在順水的情況下,達到了三十二節的最高航速,而“新澤西”號則沒能達到這一速度,其測試得到的最高航速只有三十一點二五節。
要知道,這都是輕載時的最高航速。
按照美國海軍的標準,最高航速對應的是標準排水量。
以兩艦在測試時的表現,如果達到標準排水量的話,航速都將降到三十一節以內,而在滿載排水量的情況下,航速能否達到三十節都是個問題。
當然,動力系統輸出功率不足,只是問題之一。
此外,還有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即動力系統的可靠性。
雖然建造“依阿華”號的紐約海軍造船廠,以及建造“新澤西”號的費城海軍造船廠都堅持認為兩艘戰艦的動力系統不存在可靠性的問題,絕對能達到海軍提出的標準,但是海軍在驗收的時候,發現兩艦動力系統的一些子系統的故障間隔時間都遠低於標準,從而導致整套動力系統的可靠性嚴重偏低。
只是,美國海軍根本沒有時間進行更深入的測試。
說白了,如果要進行徹底的、全面的測試,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兩艘戰艦出海,按照海軍的標準航行數千、甚至上萬海里,才能知道動力系統的可靠性有多高。可是在當時,美國海軍根本沒有這麼多的時間。
要知道,兩艘戰艦第一次遠行就是前往太平洋,編入太平洋艦隊。
除了動力系統,兩艘戰艦的續航力也存在問題。
雖然美國海軍的要求是在十五節的情況下達到兩萬海里,而且造船廠提交的建造書中也是這一標準。但是在隨後的航行測試中,美國海軍發現兩艦的實際續航力要比設計續航力低得多。
只是,這個時候已經來不及彌補這個缺陷了。
這就是,在前往珍珠港的途中,兩艘戰艦在巴拿馬停靠,進行了燃油補給,而計算出來的燃油消耗量,表明兩艦的實際續航力連一萬二千海里都不到,而導致續航力降低的主要因素有兩三個,一是鍋爐的燃油效率嚴重低於設計指標,二是裝載的燃油質量不過關,三是油巢設計不合理、無法達到最大載油量。
顯然,要解決這三個問題並不容易。
所幸的是,這個問題不算嚴重,即便只有一萬二千海里的續航力,也足夠了。
主要就是,此時的美國海軍不再需要前往西太平洋作戰,主要戰場在夏威夷群島,因此對戰艦續航力的要求已經大幅度降低。
事實上,動力系統功率不足的問題也不算嚴重。
要知道,在第72艦隊裡面,除了四艘重巡洋艦與兩艘大型巡洋艦,另外四艘戰列艦的最高航速都在二十八節以內,戰鬥航速還不到二十七節,因此即便兩艘“依阿華”級戰列艦的最高航速不到三十節,也是跑得最快的戰列艦了。此外,中國海軍的五艘快速戰列艦的實際最高航速也在三十節以內,並不比“依阿華”級快。
至於動力系統的可靠性,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