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與強大,給這些留學生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也讓他們非常直觀的認識到,〖中〗國必須向西方學習,也就必須學習西方的政治體制。
這些人,成為馮承乾推動立憲工作的主要助手。
只是,馮承乾沒有閉門造車。
他在一九二零年才提出立憲,而不是在一九一八年、也就是回國的時候就提出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這就是,在一九一八年的時候,〖中〗國的民族企業還不夠強大,而經過兩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已經出現了第一批民族資本家,而且這些人都是變革的獲益者,自然會全力擁護變革。
正是如此,立憲成為了〖中〗國民族資本家的盛宴。
顯然,馮承乾不想走俄國那條路,因為在他的時代,看似強大的紅sè俄國在存在了七十多年後就分崩離析了,而那些被布林什維克看成邪惡帝國的國家,不但存在了下去,還變得更加強大。
這其中,絕對不是沒有原因的。
也許,在二十世紀初,西方的〖民〗主政治還不夠健全,存在很多問題,而且並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民〗主政治帶來的好處。可是有一點不可否認,這就是,歷史已經證明,〖民〗主政治的適應力與生命力都更加強大,而且〖民〗主政治本身也在隨著經濟發展而進步,最終達到為所有人服務的程度。
〖中〗國要想強大,就得走〖民〗主這條道路。
只是,在最初階段,絕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真正的〖民〗主。說得直接一些,在所有人都明白“〖民〗主”的含義之前,〖民〗主只存在於一個較小
的範圍之內,只有恰當的利用〖民〗主,〖中〗國才能發展壯大。
此時,〖中〗國的〖民〗主就只限於民族資本家的範疇之內。
不管資本家是不是在錄削工人,必須承認的是,正是這些民族資本家,在不遺餘力的推動〖中〗國實現工業化。
也就是說,在短期內,民族資本家是〖中〗國發展的主要動力。
正是如此,在制定臨時憲法的時候,馮承乾才向全國的民族資本家發出邀請,讓他們進言進策,共同制訂〖中〗國的第一部憲法。
到一九二零年六月,已有一千多名民族資本家參與進來。
可以說,他們是〖中〗國的精華、也是〖中〗國的脊粱。〖中〗國能否建立起〖民〗主制度,能否在短期內發展壯大,就得看他們了。
當然,馮承乾此舉也引來了不小的非議。
別忘了,在幾年前,商人還在社會的最低層。在老百姓看來,只有其他路都走不通的時候才會去經商。現在,商人一下成為了國家的骨幹力量,而且參與到了關係到國家根本的立憲工作中來,自然讓很多人難以接受。
其實,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前清的遺老遺少滿大街的是,社會變革奪走了這些人的既得利益,他們自然會對新生事物產生牴觸情緒。
在馮承乾集中力量搞立憲工作的時候,北伐戰爭開始了。
一九二零年五月,〖中〗央軍首先進軍西北。
當時,吳鐵生還在紫禁城外的〖廣〗場上舉行了盛大的誓師儀式,引來數十萬有志青年報名參軍。
只是,〖中〗央軍不需要那麼多官兵。
一直以來,吳鐵生都秉承德式制軍理念,即在精不在多。
打到現在,〖中〗國陸軍的總兵力也不到一百萬,但是戰鬥力非常強悍,不比老師、也就是德國陸軍差多少。
在蘭州會戰中,〖中〗央軍的六個師就擊敗了西北軍的二十個師。
吳鐵生拿西北開刀,與年初發生的一計事情有很大的關係。這就是,德美意英法西荷等七國聯合干涉俄國內戰。
兩年前。馮承乾離開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時候,還認為不會出現這一幕。
原因很簡單,德意志第二帝國打贏了歐戰,而且與布林什維克俄國的關係不算差,加上德意志第二帝國需要進行戰後重建、也需要來自俄國的資源,所以沒有任何理由去幹預紅俄與白俄的內戰。
兩年間,馮承乾的預測基本上準確。
只是,到了一九一九年底,德俄關係急轉直下。
關鍵就是,裡海北岸發現了一座規模巨大的油田,即有名的巴庫油田。
這下問題來了。
最初,德意志第二帝國向布林什維克政府提出,按照德俄協議,帝國企業有資格獲得油田的開採權,至少應該參與開採工作,而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