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0部分

三點不到“大鵬”號的航空參謀李向龍就把航空作戰方案交到了馮承乾手上。

與〖中〗國海軍的絕大部分軍官不同,李向龍不是從德意志第二帝國回來的,而是來自美國的歸國僑民。十年前,李向龍還不到二十歲,就在美國的航空比賽中獲得名次,成為華僑中的知名人物。一九二四年,李向龍帶著比賽贏來的五千美元、以及僑胞捐助購買的一架小型飛機回到〖中〗國。當年,李向龍就加入了〖中〗國軍隊。有趣的是,他沒有加入陸軍航空部隊,而是加入了海軍航空兵。不是海軍開的薪酬更高,而是馮承乾給了他更大的發展空間,讓他擔任海軍航校的高階教官。“大鵬”號航母開建前,海軍組建了艦載航空兵部隊,李向龍成為第一名艦載飛行員。“大鵬”號正式服役後,李向龍辭去了航校教官的工作,正式加入〖中〗國海軍航空兵。

以能力來說,李向龍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數一數二的艦載航空兵飛行員。

當然,這個時代,也沒有多少艦載航空兵飛行員。!。

第二十章 致命打擊

十三日,凌晨六點,執行偵察任務的飛行員就已做好準備。

因為要在機庫內為執行攻擊任務的飛機補充燃油、掛載炸彈,所以執行偵察任務的飛機全部被送到了飛行甲板上。飛行員在航空作戰中心聽取任務簡報的時候,勤務人員正在為這些飛機做起飛前的準備工作。

與前幾天的偵察任務不一樣,這次至少能夠大致確定目標艦艇的航線。

也就是說,在安排偵察任務的時候,每一架偵察機都分到了一片搜尋海域,而不是像以往那樣,沿某一條航線進行搜尋。

根據“鳳翔”號可能的航速,李向龍把偵察區域劃分成了十個部分。

每個部分,只安排一架偵察機。

偵察機的任務就是在發現“鳳翔”號之後,立即彙報情況。

顯然“鳳翔”號很好識別,因為航母在外觀上與其他戰艦有明顯區別。此外,情報也非常充分,比如掩護“鳳翔”號的是三艘輕巡洋艦。這樣一來,飛行員就算在高空都能做出準確判斷。

六點三十分不到,第一架執行偵察任務的“福克”式戰鬥機升空。

因為有情報證明“鳳翔”號搭載的全是戰鬥機,沒有攻擊機,所以李向龍也全部安排戰鬥機執行偵察任務。這樣一來,首先可以避免佔用用於執行攻擊任務的攻擊機,其次還可以讓偵察機與〖日〗本戰鬥機對抗。

如果出動“海鷗”執行偵察任務,只要與“鳳翔”號搭載的戰鬥機遭遇,就肯定佔不到便宜。

五分鐘不到,十架“福克”全部升空了。

“大鵬”號航母沒有安裝彈射器,當時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製造彈射器,即便是美國海軍,也要到一九三六年,才能獲得第一臺彈射器。

受此影響,艦載戰鬥機都得在不到兩百米長的甲板上起飛。

事實上,也正是這個因素,限制了艦載戰鬥機的xìng能。

要知道,進入一九三零年代,世界各國的戰鬥機都開始向高速方向發展,一些用於競速比賽的飛機的飛行速度甚至超過了每小時六百公里,而艦載飛機為了航母甲板上起飛,在設計的時候首先得考慮升力係數。結果就是,在陸航與空軍的戰鬥機向單翼方向發展時,海軍的艦載戰鬥機依然以雙翼為主。由此就導致,海軍的艦載戰鬥機在速度xìng能上,比陸航與空軍的戰鬥機差了很大一截。

當然,反過來,這也迫使各國建造的航母越來越大。

偵察機全部出發後,勤務人員開始把裝滿燃油、掛上炸彈的“海鷗”送上飛行甲板。

與戰鬥機一樣“海鷗”式攻擊機也得在沒有彈射器幫助的情況下,在不到兩百米的距離內升空。

顯然,這就要求“海鷗”具有更大的升力係數。

可以說,滿油、掛一枚二百五十公斤炸彈,是“海鷗”在“大鵬”

號航母上起飛的極限重量了。要知道,在日常訓練中“海鷗”往往會少帶三分之一的燃油,以此提高起飛時的安全係數。

這次,顯然不能少帶燃油,因為沒人知道“鳳翔”號離得有多遠。

當時,甚至沒有人能夠肯定“鳳翔,…號已經進入黃海。原因很簡單,馮承乾在夜間派出去的兩艘輕巡洋艦並沒在大隅海峽東面發現“鳳翔”號,甚至沒有遇到〖日〗本艦船,似乎“鳳翔”號根本沒有進入黃海。

所幸的是,這個擔憂沒有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