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剩下艦首的兩門主炮還在開火。
雖然“虎”號的情況稍微好一點,只損失了一座炮塔,還有六門主炮在開火,但是命中率低得出奇,在打出的近兩百發炮彈中,竟然沒有一發直接命中,連近失都沒有幾次,根本沒有對德艦構成威脅。
即便漢密爾頓不肯認輸,他也不得不承認,已經到了該撤退的時候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有打算
漢密爾頓敗下陣來,貝蒂迅速頂了上去。
南面,雷德爾也沒有放鬆。發現“虎”號戰列巡洋艦轉向撤退後,雷德爾一邊組織輕巡洋艦攔截前來阻撓的英艦,一面下令調整佇列,追擊逃竄的漢密爾頓。數分鐘後,五艘戰列巡洋艦就排成了契型縱隊,由“奧古斯塔皇后”號打頭陣,緊跟著漢密爾頓的“虎”號戰列巡洋艦北上。
北方大約三十公里處,貝蒂正在調整艦隊的佇列。
漢密爾頓發回來的訊息非常確切,公海艦隊的偵察分隊已經全部到達,五艘戰列巡洋艦在身後窮追不捨。雖然漢密爾頓沒有提到希佩爾的主力在哪裡,但是貝蒂相信,希佩爾離雷德爾不會太遠。
此時,貝蒂手裡有二十四艘戰列艦,而不是希佩爾所知的二十三艘。
多出的一艘,正是在一月底才建成、於三月初正式服役、在五月三日,也就是大艦隊出發之前才趕到斯卡帕灣的“伊麗莎白女王”號。
貝蒂原本打算把這艘最高航速達到二十五節的戰列艦編入漢密爾頓的偵察分隊,但是在反覆權衡之後,貝蒂還是把“伊麗莎白女王”號留在了主力艦隊裡面。
這樣一來,貝蒂就能組建四支各有六艘戰列艦的主力分隊了。
因為還沒有完成全部訓練,而且官兵的素質比不上其他戰艦,所以貝蒂沒有選擇“伊麗莎白女王”號為旗艦,而是把它編入了由四艘“鐵公爵”級戰列艦與“愛爾蘭”號組成的第一戰列艦分隊。同時,貝蒂也對其他戰列艦分隊做了調整,第二分隊由四艘“喬治五世”級與“阿爾庫金”號、“海王”號組成,第三分隊是四艘“白羊座”級與兩艘“巨人”級,第四分隊則由三艘“聖文森特”級與三艘“柏勒羅豐”級組成。顯然,第一戰列艦分隊的戰鬥力最強,第四分隊最弱。
把二十四艘戰列艦分成四個分隊,主要是指揮上的問題。
如累把二十四艘戰列艦全部編在一個分隊裡面,不管是貝蒂、還是傑利科、或者其他任何將領,都不可能順暢指揮。在由旗艦指揮的情況下,一支分隊裡的主力戰艦最多不能超過六艘。再多的話,指揮就會出問題,也就無法發揮出所有戰艦的戰鬥力,等於削弱了艦隊的總體作戰能力。
只是,這樣一來,貝蒂最多隻能直接指揮所在那個分隊。
也就是說,其他分隊都得由分隊指揮官負責。
當然,希佩爾這邊的情況也一樣。
公海艦隊總共只有十七艘戰列艦,由希佩爾分成了四個分隊,第一分隊為四艘“國王”級,第二分隊是五艘“德皇”級,第三分隊是四艘“赫爾戈蘭”級,第四分隊則是兩艘“拿sāo”級與兩艘“萊茵蘭”
級。雖然在分隊的數量上,公海艦隊與大艦隊一樣多,但是每個分隊的戰列艦數量均少於大艦隊。
由此產生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在一對一廝殺的戰列決戰中,公海艦隊的每一個分隊都佔不到便宜。
這仗,還有得打嗎?
顯然,希佩爾與馮承乾都不缺乏信心。
雷德爾已經發來電報,漢密爾頓的偵察分隊已被擊潰“澳大利亞”號與“紐西蘭”號戰列巡洋艦均遭到重創,喪失了作戰能力。雖然“虎”號的損傷不算嚴重,還能作戰,但是威脅並不是很大。
如此一來,必要的時候,希佩爾能把雷德爾的悄察分隊編入戰列。
只是,馮承乾並不希望這麼做。
大量實戰證明,戰列巡洋艦並不適合戰列決戰,特別不適合與戰列艦決戰,其過於薄弱的防護使其很難在戰列決戰中生存下來。在戰列決戰中,戰列巡洋艦的最大用途是憑藉速度打亂對方的戰列,消滅對方的受損戰艦,以及掩護本方戰列不受對方輕型快速戰艦衝擊,掩護本方的主力戰艦。
馮承乾的想法更直接:在區域性戰場上集中優勢兵力,儘量擊沉與擊毀英艦。
為此,馮承乾提出,把第一與第二戰列艦分隊編在一起,交戰後首先打擊大艦隊的第一戰列艦分隊,第三分隊與第四分隊各自應付大艦隊的第二分隊與第三分隊,雷德爾在完成任務之後